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信息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考的不高,就简单说说吧。政治我是八月份开始的,最开始刷了一遍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大概了解。我是文科生,很多内容还算了解,但离高中已久远,很多知识已经生疏了。精讲精练比较厚,字也很密,看着头晕。其实第一遍看就是大致熟悉内容,记不住什么也是很正常的,不必担心。有的说法是等九月份政治大纲出来再学习政治,我认为其实可以适当早一点,每年政治大纲的改动很多是虚增和虚删,实质性的变动很小,完全可以提前熟悉,细水长流,后面的时间很紧,这样也是为后面分担压力。接下来我刷了三遍1000题,这个对巩固客观题知识点很有用。之后还做了讲真题、肖八肖四以及各个机构的冲刺卷,然后就考试了。
考研数学方面:
从九月起,我开始了复习,遇到独特的解题策略,都悉心整理成一本精粹的笔记。我完成了660题的训练,并且重做了暑期时遇到的困难题和错误题,以及660题中的错题和难题。进入十月,我便着手历年的真实试题。我没有从头做起,而是从2005年开始一直做到2019年,初期几乎每天都做一套,后期则调整为每隔两三天一套,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一系列真题。我想强调的是,每个人的进度不同,做题频率可灵活调整,但每一题都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完成后认真批改,确保理解并解决难题。完成真题后,我接着做了李永乐的六套冲刺卷和张宇的八套卷,这些卷子难度较高,不必过于纠结得分,主要目的是巩固知识和保持手感,不做硬性要求。剩下的时间里,我一边做冲刺卷,一边回顾之前的所有错题,不断温习练习题、660题、真题和模拟卷中的错误部分。到了十一月以后,我每天投入大约四小时来学习数学。
考研英语方面:
自启动复习阶段,我就着手背诵词汇,每晚专心致志地研习两个单元的新词,用铅笔直接在课本上反复书写以加深印象。别怕弄脏书本,重要的是理解和吸收,对于难记或关键的词汇,我会在页脚对应的单词旁打勾,因为这本书每页底部都列出该页的词汇索引,这样在第二轮复习时就能有针对性地重点温习。全部共有50个单元,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初步的记忆。然后结合实际做题来巩固第二轮记忆,直到考试结束,我总共精读了三遍,后面的两遍速度加快,多次随意查阅,词汇记忆的效果相当理想。这是做好题目不可或缺的基础,绝对不能忽视或直接跳过词汇学习去解题。一旦有了初步的词汇基础,就可以边做真题边进一步积累词汇。至于完形填空部分,它占10分,每个小题价值0.5分,由于这部分难以显著拉开分数差距,所以在初期不必投入过多时间,9月或10月期间,可以每天匀出十分钟来做一篇真实的试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一门结合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遥感技术和数据库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在复习时,你需对这些基础知识有扎实的理解。对地理学基础,理解地球空间信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至关重要;对计算机科学,掌握编程语言如Python或ArcPy,以及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应用;遥感技术则需理解图像处理和解析的基本过程;数据库管理,包括关系型数据库理论和GIS数据模型,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GIS的核心在于实践应用。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脱离实际案例。凭分析和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比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预警等,你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GIS。在复习过程中,找一些经典案例进行分析,甚至动手操作GIS软件,如ArcGIS或QGIS,进行数据导入、处理、分析和可视化,这样既能巩固理论,也能提升实战能力。
再者,GIS的考试往往涉及到数据分析和项目设计。你需熟悉常用的GIS分析工具,如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地形分析等,并能按题目要求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了解并掌握最新的GIS发展趋势,例如云计算GIS、大数据GIS、Web GIS等,也会对答题有所帮助。
持续关注学术前沿和行业动态。阅读相关的研究论文,参加学术论坛或研讨会,了解最新的GIS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不仅拓宽视野,也可能成为你在考试中脱颖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