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工程技术学院地质工程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复习方面,我始终信赖并跟随肖秀荣的书籍进行学习。肖秀荣凭其在一次考试中准确预测到四道半大题的卓越能力,堪称政治理论的神话。他的指导绝对值得依赖。我一丝不苟地完成了八套卷和四套卷的背诵,也勤奋地刷完了1000题,考试结束后内心充满欣喜。补充一点,《风中劲草》是一本精简至仅包含必背知识点的书,大约十一月出版。我在复习期间结合大纲使用这本书,前一天下午我会阅读大纲的一章并完成对应的1000题(这个题库我重复做了两次)。次日早晨,我会用半小时重温《风中劲草》中对应章节的知识点,通过反复记忆,成效显著。《风中劲草》配有练习题,但题量较大且题目较陈旧,我个人并不太推荐购买。
考研数学方面:
在数学上,我感觉我是有很多话要说的。在本科上,虽然我是工科学位,但是我的专业比较偏艺术一点。但是在本科中我的高数、大物和电路等课程都是90+,所以就算没学过,我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我是在三月份就开始学习数学了的,最开始我是用李永乐的全套再加上看教材,看懂了很多,后来一直看李永乐的全解书看到五月份,那个时候就觉得自己学了好多,也懂了很多。在六月份和七月份我就是把李永乐全书做完了。因为这是我自己的摸索过程,我还整理了自己的一套笔记,排版加上抄写,还有不太理解的就反复看复习全书。九月份我开始做李永乐的全书,注意是做,不是看,以前我觉得李永乐看能看懂,现在是要求自己会做,做完一遍能有30%不会做,我不急着把这30%弄会,而是开始做真题,因为我知道还是自己的题量不到位,导致我的理解不到位。在十月份,我就开始做真题。我用的是张宇的真题大全解,我先是按照知识点做真题有点慢,但大部分都会。然后我再按照套卷去做真题,这个时候我就可以保证每张卷子选择填空至多错一个,而且速度很快。但是这个阶段我的问题就是大题会算,而且就极限什么的也挺快算出来的,但是就是不太会写过程。反正在10/11/12这三个月里,我就是反复利用真题和我自己做的笔记,再总结点错题,就差不多了。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只背单词,不要去刷阅读之类的了,基本没用,单词背住了,自然就读起来顺畅,什么解题技巧没有足够的单词支撑都是白搭,我用的知米背单词设置一天80个生词,一天背20-40分钟不等,事实上到考前也没过完一遍,但和背之前相比,单词量还是有显著提升,用扇贝的人很多,但我对比了一下更偏向知米,背单词要注意的是,汉语表达里常用的意思,英语要格外重视,而某些比较特定性的,尤其很多冷门名词,不认识也不要紧,我考前英语没做题,没写作文,直接带着脑子里模糊的单词印象上,我相信大家也都有这种体验,一个单词摆在你面前,很容易反应过来是什么意思,但告诉你汉语意思,你却很难说出英语,所以,背单词完全不用在意拼写,只需要记得它大概长啥样,看见能想起来是它就行,作文用到的词汇其实不多,所以有拼写障碍,换用简单点的表达凑和就好,不要瞎写,我这招作文会得分比较低,但前面的题会很轻松,总结,英语要写出漂亮的作文,需要很深的积淀。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理解安全系统理论的核心理念——预防优于治疗。它强调凭对系统的全面理解和风险评估,来提前防止事故的发生,非仅仅依赖于事后的补救。在学习过程中,需掌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这是构建安全管理系统的基础。
对风险识别,需了解各种可能对地质工程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地质结构、气候条件、施工技术等,并学会分析这些因素可能造成的风险。熟悉各类地质灾害如滑坡、地震、坍塌等的特征和前兆也是关键。
在风险评估环节,需学习如何量化风险,运用概率论和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事故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计算。理解并掌握事故树分析法、故障模式及效应分析等工具,能够帮助更为准确地评估风险。
至于风险控制,需掌握不同类型的控制策略,如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特别是对地质工程,工程控制尤为重要,比如凭设计合理的地下结构、采用稳定土体的技术等减少风险。
学习安全系统理论,理论结合实践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课本知识,还需关注实际案例,凭案例分析理解理论的应用,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参与模拟演练或者实地考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安全系统的运作。
持续的学习和反思是提高安全意识的关键。要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更新知识,因安全问题往往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化。只有这样,在未来的工作中,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地质工程的安全运行。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建议大家找到一个好的学习小组,共享资源,共同讨论,相互督促,这将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与教师和研究生交流也是获取深度见解的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