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与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核科学与技术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开始复习政治时候,复习前期每天花一小时看政治,最后一个月冲刺每天分配给政治三小时。并没有放太多精力在政治上,所以最后分数我还是满意的。九月份,每天看精讲精练,完成1000题对应章节的练习,每学完一章,就梳理该章的知识框架、回顾整理错题;十月份,做完历年真题的选择题部分,对照错题解析查漏补缺,月末又回过头把1000题的错题重做了一遍;十一月,开始看真题简答题的解题思路,月底八套卷到手后就一天一套掐表模拟;十二月,最后四套卷的选择题过了两遍,错题集过了一遍,考前一周基本每天都在背大题的思路。十一月底肖八就出来了,做完肖八,我把自己经常出错的那些章节知识,又大致的看了看。十二月九号肖四出来了,就开始背每天下午背半套大题,背了八天。也有人两天从早上到晚上两天背完的,看自己的学习方式。我四套卷背完之后,就抽出了两个整天又重新把四套卷背了背。考前的下午和晚上又捋了一遍肖四大题,肖八的选择题和肖的时政选择题,很幸运考试的时候碰到了一道时政原题。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复习,首先看教材,看看理论和例题就行了,课后题不用做,又多又没用,六月份开始做复习全书,数学资料我也买了不少,然后才发现数学做题在于精而不是多~好好研究复习全书,线代再做做李永乐线代讲义,这些刷完两遍再做其他题~十月份开始做真题,我做了张宇的30年真题,一天一套做了一个月,你不要这样哦,一天做两套吧,因为上世纪的题比较简单~十一月份开始做模拟卷,都很难,尤其张宇的,耐心做吧,做不出来就看答案,重要的是理清思路,想想为什么自己想不到要这样做呢?!做模拟卷时真的会想要放弃考研,这时,你要控制你计几,坚持下去。十二月份我又做了做错题,好好维持了一下手感。
考研英语方面:
大约三月份开始正式复习。先开始背单词。单词我背的不好,所以就不说经验了。背了一遍单词,开始做阅读。黄皮书,也就68篇好像。最重要的是锻炼语感,刚开始我也一点点查生词,后来发现有点偏了。做阅读讲究一个宏观的理解,读不懂,你也可以做对题。大约暑假时候,开始做真题。2005年之前的真题,完全可以用作练习用。因为风格和近十年很不一样。你需要重视的是近十年真题,按时做,及时分析(选项,单词,长难句,行文思路)。做完真题也得十一月份左右了吧。后来又做第二遍,英语这个东西,不及时回顾,总是感觉很陌生。一开始背了几篇真题范文,可以少背几篇,但是背过的要熟,甚至标点符合都不要错。考场上你是没有时间回顾的。下一步就是总结模板。可以借鉴网上的模板,但是千万别照背。替换里面的句子,单词(用你背的滚瓜烂熟的东西替换),变成自己的模板。我当时大作文总结了四套模板,基本上不会超出我所总结的范围。后来果然不出我所料。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理解材料科学的基础——晶体结构。了解各种晶体类型,如立方晶系、六方晶系等,以及它们的对称性和晶格参数是基础中的基础。理解晶格振动和电子结构对掌握材料的热学、电学和光学性质至关重要。我会凭绘制和分析晶体模型来加深理解,并利用软件模拟晶体结构,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见。
材料的相变和扩散是另一大关键点。这包括固态相变、液-固转变、固-气转变等,以及扩散的机制和影响因素。这部分需具备扎实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知识。我会凭做大量的计算题和案例分析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再者,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塑性、韧性等,是材料科学的核心内容。理解金属、陶瓷、高分子和复合材料等不同类型的材料在应力下的行为,需掌握应变硬化、疲劳断裂等相关理论。我倾向于结合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材料的腐蚀、磨损和老化等问题也是重要考点。理解这些过程的机理,以及如何凭表面处理和改性来改善材料的耐久性,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掌握的知识。我会凭阅读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增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有效的。除了课堂学习,我会积极参加实验室的工作,凭亲手操作实验,直观感受材料性质的变化。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构建自有的知识体系,也是我提高学习效率的方式。小组讨论和教授的答疑时间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环节,它们能帮助我澄清困惑,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