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地质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长大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长安大学地质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个人认为《风中劲草》相当实用,它比《精讲精练》更为简洁明了,涵盖了所有关键知识点,并在每个知识点旁注释了近年来的考试重点、热门话题以及哪些内容近期未被考察过。对于文科生而言,政治通常不是难题,我仅凭高中时期的积累就足以应对。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复习策略:
1、学习材料:《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徐之明 2012年考研政治理论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以及历年真题。
2、复习步骤:首先,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考研政治大纲解析》,边阅读边做题,这样有助于整理知识点并构建知识框架。这个阶段可能较慢,但不必焦虑,初次通读大约需两个月。无需等待新大纲发布,除非有重大变革,否则旧大纲足够使用。我选择了《徐之明 2012年考研政治理论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其选择题解析十分清晰。
其次,在10月至11月期间,专注于背诵各个理论要点,这对于问答题至关重要,避免答题时无从下手。同时,持续做题以保持手感。
最后,进入12月直至考试前夕,我才开始接触真题,尤其是问答题部分,几乎对应着大纲解析每章的一道大题。于是,我对各章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再次强化复习。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话,我本身也不太好,所以我的经验也只供大家参考。英语是分英语一和英语二的,不同的学校要求不同,选定学校后你应该也确定了具体的考试科目。英语可以晚一点开始复习(4月份左右),前期准备就是背单词了,买一本单词书或者下载一个背单词软件,每天给自己设定一个计划,尽量利用早上和晚饭后的时间来背。很多的同学是买了朱伟的恋恋有词,我自己是单词一直背到暑假,然后开始做英语真题的。这个时候的推荐用书是考研真相20年真题,买来之后建议去复印一份,因为真题是要刷两遍以上的。真题是拆开来做的,暑假就只做阅读,每天下午做,一篇或者两篇(后期可以四篇一起做)做完马上订正,记得要详细地订正,并且把常考又不熟悉的单词摘抄下来。前期可能错的多一点,不用担心,你要真正弄懂自己错在哪里,真题阅读都是有套路的,你要弄懂出题人到底想考你什么,做多了你就容易选对了。当然,每天早晚的背单词任务还是不能断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壳构造现象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它涵盖了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图阅读、地质构造分析等多个方面。对这门科目,理解并掌握板块构造理论是基础,你需了解全球各大板块的分布、运动方式以及相互作用造成的地壳变形。地质图的阅读能力也非常重要,凭地图直观地看到地壳构造的分布情况,需熟练掌握各种地质符号的含义和使用。在学习过程中,多做实例分析,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动力地质学原理主要探讨的是地质体在内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和变化规律。这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营力过程,以及地震、火山、地壳变动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和机制。在复习动力地质学时,理解地质过程的动态性至关重要。比如,理解风化和侵蚀的过程,需从微观到宏观,从物理到化学多个角度去思考。对地质灾害部分,除了理解其发生机理,还需掌握预测和防治的方法。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读、思、练”三者缺一不可。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构建基础知识体系;深入思考,尝试从不同角度解析地质现象;大量练习,无论是解题还是实地考察,都能帮助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也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巩固记忆,发现知识盲点。
我想强调的是,构造地质学和动力地质学原理并非孤立的知识点,它们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例如,构造活动往往引发动力地质现象,动力过程又会进一步影响地壳构造。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整合,尝试寻找学科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会使理解更加深刻,也更有利于应对复杂的综合性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