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车辆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交大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车辆工程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北京交通大学车辆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终于拿到大纲解析了,因为政治不是很难,但是比较枯燥,自己去看那一大本书有时候会感觉很郁闷,跟着老师走一遍,效果很好。做了任汝芬、肖秀荣的书,主要练习了选择题。最后期间,背大题。我用的是20天20题,肖秀荣4,任汝芬4(最后没看完)主要是熟悉一下大题会考的知识点,因为书上有很多知识点是不适合考大题的,所以多看看参考书的大题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的。而且如何去写,多看看,没有刻意去背,考试的时候按照自己理解的去答的题目。
考研数学方面:
《复习全书》第1轮,一般50来天,每天6h-8h差不多,自己看看每天大概能看多少页,然后用总页数除以每天看的,加上可能要休息的天数就能估计自己看1遍的复习全书的时间了,我是50来天。看每个章节前,先看大纲,知道了解、理解、掌握、会用的含义,知道哪些知识点是重点;然后再把笔记看1遍;最后再看数学复习全书的相应章节。全书里每一章的每道例题,每道课后习题都要自己用脑子想,用笔算,问自己每道题考的是什么知识点,弄懂每一道题,除非有些题目对你来说太简单了。第二遍买了张宇的真题,因为是把近三十年的真题按照知识点归类编的,个人觉得对知识的归纳梳理很有帮助,依旧是错题不熟的知识点记到笔记中
考研英语方面:
每天早晨,我专注于学习英语,为考试而复习时,主要精力放在做历年真题和记忆词汇上,几乎没有使用其他参考资料。原因在于,考研英语阅读部分具有鲜明的特点,充斥着复杂冗长的句子、生僻词汇以及几乎恒定的命题规律。这些特性难以复制到其他阅读材料中,因此使用非官方的题目可能会误导你的阅读习惯。我推荐深入研究真题阅读,进行精细化阅读。具体来说,这意味着解析每篇文章中的所有复杂句子以理解其结构,确保能将每个句子准确翻译出来。精细化阅读耗时颇多,起初我一整个上午只能完成一篇,但通过精读过去五年的真题,我逐渐掌握了阅读技巧,到后来做题变得游刃有余,临近结束真题时,我会继续精读。总计,我精读了八年的真题阅读,所有试题至少做过两次,可见高分源于辛勤努力,无捷径可走。
到了十月份,我开始着手准备作文。在此特别提醒,切勿依赖模板,因为阅卷老师经验丰富,一旦发现模板式作文,分数通常偏低!我看作文时,关注的是精彩表达、句子构造及如何准确把握漫画所蕴含的深层含义。看了几篇后,就开始尝试自己动笔写作。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机械原理》,必须理解它是一门研究机构和机器运动及设计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设计程序的学科。其核心内容包括机构的组成原理、运动分析、动力学分析以及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的重要性。例如,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齿轮传动和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等,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必须扎实掌握。对这些知识点,我会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加深理解,也会尝试自己绘制机构示意图,这样既能锻炼空间想象能力,也能帮助记忆。
动态分析部分,如达朗贝尔原理和虚功原理,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部分内容往往与物理力学相结合,需有一定的物理基础。我建议大家在学习这部分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应用场景,会更有助于理解。
再者,机械设计部分,包括齿轮、轴承、螺纹等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这部分需很多标准和公式,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设计背后的工程思维。我会定期复习相关手册,并尝试设计简单的机械部件,以此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我想强调的是,学习《机械原理》并非一蹴就的过程,是需持续的积累和反复的练习。我会定期回顾课程内容,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我也推荐大家参加一些讨论小组或者找研友一起探讨,互相答疑解惑,这样的互动学习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