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山大气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中山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官方发布的《考试大纲》仅列出章节层次的标题,并未详细解释知识点,但它划定的考试范围具有绝对权威性,因此必须参考。在阅读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时,可对照《考试大纲》查看哪些知识点已被删除,哪些是新添或修改的。删除的部分无需关注,而新增或改动的部分则需寻找相关资料补充。虽然《考试大纲解析》提供了知识点详解,但由于已有《精讲精练》,通常没有必要额外使用,只需重点关注大纲新增内容并设法补充即可。
关于政治复习,坊间流传的过早开始不利的观点,主要指的是不应过早投入而导致忽视其他科目的学习。考研政治的确与高考不同,自2010年以来,50分的分析题均基于当年的重要会议和人民日报等党的重要论述。因此,早期复习可能难以找准重心,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提前开始。选择题历来重视基础(今年情况特殊),需要认真准备,而非依赖猜测。书籍推荐上,肖秀荣的全系列足够,他的书籍都会提供购买时间表,但请注意,他的《知识点提要》过于厚重,一般人难以消化记忆,建议考虑任汝芬的《序列二》。务必扎实掌握基本知识,特别是毛泽东思想、近现代史中的固定知识点。马哲对理科生来说可能较难,可以通过观看我的资料中提供的视频辅助教材学习,我也有个人的学习框架,足以应对10分的马哲分析题。其余部分仍推荐使用肖秀荣的书籍。
至关重要的是,《教育部政治大纲》(红宝书)会在9月中旬发布,这本书必须购买,但如何有效阅读是一大挑战,由于文字密集,不适合逐字背诵。如果记忆力不佳,应确保在一个月内完成第一轮阅读,重点记忆加粗字体,小字部分当作选择题处理,配合《1000题》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到了冲刺阶段,如果题库不足,可以尝试蒋中挺或石磊的练习题,但不再推荐任汝芬的,因为肖秀荣的习题较为刻板,风格与真题略有差异,但仍不可或缺。12月推出的8套题和4套题的分析题应反复背诵,用作答题模板。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方面的复习心得,我的建议是不要一味地追求进度,而是追求自己到底理解了多少。不用羡慕旁边的人全书看了几遍几遍的,因为他们可能是看的快点,但是不一定很多该掌握的知识点都掌握了。数学在质量而不在数量。还有就是看数学应该是哪里不会看哪里,越是错的就越要盯着看,直到盯这类题目盯到下次自己看到这种题目就产生条件反射,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不该有的错误了,至于那些自己会的知识点,做题时带过就行了,不要花太多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得阅读者得天下!所以阅读直接决定着你的生死和悲欢离合。对于阅读,只有一个方法,做真题,所以在此推荐资料就是十年以来的考研英语真题。但是做真题不是一天做一套,也不是为了正确或错误而做。大家都有这样一种感觉,阅读做完后记住了答案,做第二次的时候情不自禁的会想起答案,在这里我认为很正常的现象,如果你没有记住答案我才会怀疑你做真题的时候睡着啦!记住答案不要紧,要紧的是做真题的阅读,一定要读懂文章,看懂句子结构,不会的单词一定得查出来重点记忆,因为大家会发现很多高级词汇会循环考。另外一定要明白和搞明白这个选项你为什么对,为什么错,找到你的一句,结合答案对照思路,找出问题的症结和关键。做真题一定要有信心,一定的屡败屡战,最后阶段你会发现你阅读已经做出一种奇妙的感觉了,及时你没有明白文章,也不或错很多。
考研专业课方面:
大气科学是科目的核心,它包括了气象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学等多个子领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大气环流模式、气候变化规律以及大气物理过程是关键。我建议凭阅读经典的教科书,如《气象学原理》和《气候系统科学》,深入理解这些基础知识,并凭做题强化记忆。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比如IPCC的报告,提升对学科前沿的理解。
海洋科学是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全球气候的关键因素。要理解和分析这种复杂的关系,需熟悉海洋环流、海水性质等基础知识,推荐《海洋科学导论》作为入门书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学习,例如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能帮助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再者,生态学部分主要涉及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相互关系。需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如生物多样性、生态位、能量流动等,并理解它们如何影响大气成分和质量。这里,《生态学基础》是一本不错的参考书。实践性的课程,如实地考察或实验,能够加深对生态过程的理解。
大气环境基础部分则强调大气污染及其控制。学习这一部分,需掌握污染物的来源、传输、转化和去除机制,以及环境影响评估的方法。《大气污染化学》和相关法规政策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提倡主动学习,多思考,多提问,不是被动接受知识。遇到困难时,寻找同学讨论,或者向导师教。定期自我检测也很重要,凭模拟试题来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