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人大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学考研心得重点与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来说,对4本书的内容,理解我觉得是必要的,特别是马原里面的概念和定义,有了概念和理论知识,再服务于实践,用真题检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于毛中特和近代史刚要,我的方式是重复看,每天学其他科目累了,可通过看政治来休息。应对多选。大题不要急,所有人都是到最后背,但是如果前期你政治看了很多遍,那后面背的很快。
考研数学方面:
完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的学习之后,我会重读笔记,并默默构建每个章节的知识架构,以此确保对数学的所有关键点都了如指掌。请务必牢记,扎实的数学基础至关重要。我想推荐的三本教材是:同济大学出版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的《高等数学》第4、5、6版,居于马编写的清华大学版《线性代数》,以及浙江大学盛骤撰写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些书籍备受高分考生青睐,更关键的是,历年来的命题专家均以其为主要内容来设计考题。接下来谈谈如何有效阅读这三本书。考生们在复习时各有方法,有的先攻高等数学,有的首选线性代数,甚至有人一开始就学概率论。至于具体应做什么题目,有的人无所适从,有的人则全部包揽。实际上,最佳的复习顺序应该是先学高等数学,接着是线性代数,最后是概率论。原因在于,高等数学构成了数学的基础,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的理解都需要基于它,比如在概率论中计算连续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需要用到微积分;同样,求连续随机变量的期望值,也需要运用积分。线性代数的概念、定理和推导繁多且抽象,所以最好提前学习并不断巩固。相比之下,概率论的题型较为固定,考研中的变化不大,其解题思路相对较清晰。有些考生企图在最后一两个月内迅速突击概率论,但往往得不偿失,因为最后一个月需要复习的内容太多,政治、专业课都不能忽视。这时候再来系统复习一门课程,时间上会非常紧张。因此,概率论应在初期就开始着手准备。
考研英语方面:
除了阅读,作文也是重头戏。考研英语的作文分为大作文和小作文,大作文一般都是根据漫画谈感想,小作文则是偏书信的应用文。我复习作文的方法很简单:小作文,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题材,每种题材分别背诵一到两个模板,同时积累作文常用的高频句型和高频词;大作文也类似,首先背熟几个经典的模板(正反面、积极消极),同时多多背诵经典的句型和高端词汇,最后要通过真题作文好好练习,要坚持每天都背,每天都写。
考研专业课方面:
劳动经济学是核心。理解供求理论,掌握工资决定机制,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如信息不对称、歧视等问题,这些都是基础。要深入研究失业类型、就业政策及其影响,以及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关系。阅读经典的劳动经济学文献,如Becker的"Human Capital"或Card和Krueger的"Minimum Wages"等,能帮助深化理论理解。
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则更偏实践。如何进行有效招聘,员工激励机制的设计,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这些都是需关注的重点。了解并熟悉国际和国内的人力资源管理最佳实践,比如谷歌的20%时间制度,或者华为的狼性文化,提供丰富的案例分析。
再者,社会保障的内容也不容忽视。理解社会保险的基本原理,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以及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社会保障改革的挑战和策略也需关注,比如老龄化社会下的养老金可持续性问题。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结合至关重要。除了书本知识,关注实时的经济数据和政策变动,比如失业率的变化、最低工资调整等,帮助理解和应用理论。参与案例讨论和模拟决策,例如设计一个公司的薪酬体系,能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也非常重要。创建自有的笔记系统,整理关键概念和公式,定期回顾。凭做历年试题和模拟题,检验学习效果,熟悉考试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