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长大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注意事项与经验

长安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复习,看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可以适当的背一背重点,当时我看了3遍,要有一个大框架,每一部分有哪些内容,哪些重要知识点。练习8套卷,选择题多练找感觉,同时把以前的选择题错题找出来看一下,做大题可以自己列一个提纲写一下涉及到哪个知识点,跟参考答案对比一下,这样比较省时间。这两年政治选择题总会出一些书上没有的知识点,大多与时政有关,因此,好好看一下肖秀荣时政那本书,适当可以看看新闻联播,能稍微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还能培养政治素养。
考研数学方面:
我从三月起便浏览了课本,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然后直到五月才重新开始深入学习,这次选择了数学全书。起初,我以为基于大学期间扎实的数学基础,全书应当不成问题。然而,真正开始阅读后,我发现它比我预想的更具挑战性,往往需要花费两三天才能消化一个章节。最初,我会尝试不看答案独立解题,但时常遇到困难或错误,这让我备受挫折,甚至有时会直接查看答案。后来我改正了这个习惯,并在六月底左右完整地做了一遍,但我仍未能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接着,我想试试分级习题集,却发现难度更高,没过多久我就转向了陈文灯的《复习指南》。我发现,《复习指南》在完成全书后再读,变得容易许多,其中充满了技巧,某些解题策略与李永乐的方法不同,我个人更倾向于李永乐。我把《复习指南》当作一种补充材料。到了七月下旬,我又重读了一遍全书,这次我对知识有了系统性的理解,明白了每个问题的核心所在。在第二次通读全书的同时,我也完成了660题,尽管大部分是选择和填空,但有些题目的运算量堪比大题,非常有价值。刚开始我错误颇多,而且越往后做,越发现很多知识点会被反复考察。到了八月底,我完成了第一轮660题。九月开学,我没有去上课,而是开始了第三次全书复习和第二次660题练习,随后开始做历年真题,按时间顺序进行,保留最后两年的题用于模拟测试。做题时不应过分关注分数,关键是掌握知识点。到了十月中期,我已经完成了十多个真题套卷。那时,我购买了市场上流行的模拟题,包括张宇、汤家凤和李永乐的。到十一月中旬,我开始第二轮真题训练,并着手整理错题本,对同类错题进行分类。进入十二月,我开始做张宇的八套卷,同时也买了四套卷和合工大的,不过后者难度过高,每次动笔都觉得无从下手,最终放弃了,我主要集中精力于李永乐的6+3和真题错题。在最后的两天里,我用剩下的两年真题进行了最后的实战演练。总的来说,重要的不是书的数量,而是质量。
考研英语方面:
在九月时,我掌握的词汇量还不足一半,做英语阅读真题一套能错六七道,尽管我原本的英语基础还算扎实(即便大学三年没怎么学习英语,四六级也只是勉强通过)。英语的核心关键是词汇!为什么阅读理解错误频发?归根结底是因为你不认识那些词,换句话说,就是读不懂文章。因此,九月看到这样的错误率,我深感焦虑,连忙寻找解决策略。这时,我要特别提及“曲线记忆法”,以前我一直怀疑它的有效性,但实践后才领悟到它真的非常!实用!当然,这是一种应急措施。如果你现在有充裕的时间,务必开始背单词,无论选择哪种书籍,顺序的或无序的,别担心记不住,关键在于反复记忆。坚持到九月,你多半已经对超过一半的单词烂熟于心,此时配合曲线记忆法,效果会加倍。大约五十天的时间里,早晚我都安排了背诵任务,利用记忆图表,比如早上背A组,晚上复习A组,次日早上背B组,晚上复习AB组。我打印了一份按字母顺序排列的5500个大纲词汇简版,每天如此进行,不可间断。有同学后来告诉我,其实可以平均分配而非按字母顺序,但我在尝试均匀分配后发现效果不佳,所以我建议还是遵循字母顺序。可能会有一天你需要背很多C部分的词,另一天E部分的词却很少,不论多少,坚持下去,这种方法的效果更佳。反正我只用了十天,就明显感觉我的英语水平有了提升。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理论是一门融合了数学、物理和工程实践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使系统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这个科目的重点内容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大部分。经典控制理论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的建模、稳定性分析、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等内容;现代控制理论则涉及状态空间法、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等更深入的内容。
对经典控制理论,理解和掌握传递函数、根轨迹图以及奈奎斯特稳定判据是非常关键的。你需能够熟练地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凭这些工具来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频率响应法也是评估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理解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以及它们与系统性能的关系至关重要。
现代控制理论部分,状态空间模型是最基础的,要能从输入输出模型转换为状态空间模型,并进行控制器设计。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是解决一类优化问题的方法,需理解并掌握拉格朗日函数的构造和最小化过程。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则是判断系统长期稳定性的重要工具,理解和应用李雅普诺夫函数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动手做题。自动控制理论涉及到大量的计算和画图,只有凭实际操作真正理解和掌握。理论与实践结合也很重要,尝试用MATLAB等软件进行仿真,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阅读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这对拓宽视野和提升理论深度都非常有益。参加讨论小组或者找一个学习伙伴,共同探讨问题,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