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农资源与环境学院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考研备考技巧与经验

中国农业大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复习从8月份开始,一轮复习大概至9月底。为了配合考试时间我把复习时间安排在了上午,每天抽出两个半小时左右学习政治。先刷一遍腿姐的视频,然后看精讲精练配合做1000题,将知识全面的过一遍,将近两个月刷完第一遍政治。
考研数学方面:
后期复习侧重于使用模拟试卷。虽然这些模拟卷的感觉并不十分出色,但真正关键的是真题!真题!真题!我还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里面记录了所有做错的题目和重要公式,考前两周我每天都背诵一次这些公式。接下来,我会重新审视全书并标记出重点,同时整理和概括全书的知识点及错误题目,不断修订和完善我的个人笔记。
考研英语方面:
从四月起直至暑假之前,我坚持每日一章张剑的《阅读150篇(基础版)》。在此期间,重要的是别太在意正确率,目前的重点是培养英语阅读的习惯和语感,内容优于答案。也许有人会问,在阅读过程中是否需要记住不熟悉的单词呢?这得看个人情况,如果你觉得时间充足,可以尝试记忆;如果觉得已有足够的词汇书在手,不必强求。完成《150篇》后,差不多就到了暑假,那时我会开始做97至04年的真题阅读,依旧选择张剑的黄皮真题集。至于每天的数量,随你喜好,我个人选择一天一篇。在做真题的过程中,你需要收集新词,并结合后面的解析来理解段落、解析问题、剖析复杂句子,甚至全文翻译。尽管97-04年的试题风格与近几年有所不同,但接触一下也无妨。暑假过后,我转向05年至今的真题练习,这是个关键阶段,题目的参考价值逐年增加。同样的,你需要记忆单词、解析问题、分析段落和长难句。每个人做真题的方法各有千秋,有些同学可能会每天处理一年的阅读部分,标记新词、研究长难句,第二遍分析文章,第三遍再分析题目,如此循环多次。这种方法似乎很流行。然而,我采取的方式稍显独特,我只做一遍,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文章,我会做第二遍。我每天仅做一篇阅读,当天就会标出词汇、长难句,分析文章和题目,翻译全文等。因此,这样的复习策略较为另类,学弟学妹们不宜盲目效仿,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我这个人可能偏向于深入钻研,无论是政治大纲还是英语阅读,我都仔细对待,解题时也会反复思考,这就导致进度缓慢,没有多余的时间再来一遍。你们必须找到自己的得心应手的学习工具,形成独特的解题和阅读方法,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佳的。别忘了,真题不能一次性做完,要保留最后三年的,用于考前半个月的模拟测试,严格把控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气候学则更侧重于长期的大气状态和变化。这两门学科都基于物理原理,特别是热力学和流体力学。扎实的物理基础至关重要。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热力学定律、动力学方程以及能量平衡理论,是学习这两门科目的基石。
在气象学部分,你需熟悉各种天气系统,如锋面、低压、高压、台风等,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机制。气象观测数据的解读也是重要的一环,例如风速、气温、湿度、气压等参数的理解和应用。对这些,多做实际案例分析,结合地图和卫星图像来理解和记忆会非常有帮助。
气候学的学习则需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理解温室效应、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等现象,并能运用气候模型进行预测。对地球的能量收支平衡、大气环流模式、海洋环流等要有深入的理解。这部分知识相对抽象,建议凭阅读科普文章或观看相关纪录片来增强直观认识。
实验和计算技能也很重要。例如,如何使用气象仪器进行实地观测,或者利用计算机模拟气象过程。这需你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如Python或Matlab,能够处理和解析气象数据。
在复习过程中,我会推荐大家定期做历年真题,这样不仅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也能适应考试的题型和难度。参加讨论小组,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别忘了关注最新的科研进展,比如IPCC的报告,这不仅能拓宽视野,也可能在考试中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