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信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考研复习注意事项与经验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我从资料中掌握了关键知识点、学习策略和近期热点,重视领悟,因为很多内容一旦理解透彻,记忆就会变得容易。对于需要加强的部分,我会直接查阅书籍进行背诵。后来,我购买了《肖八》来做选择题训练,而对于主观大题,我基本没有深入研究。预测题目我大约背诵了四遍,觉得它们比教科书更便于记忆,遇到需要巩固的部分,我就回头查看课本。此时,我的选择题通常会错14或15分,有时运气好能少错到8分。对于每一道选择题,每个选项,我都确保理解其选择与否的理由,不清楚的知识点会被我详细记在笔记本上,以便多次查阅原文。进入12月,我完成了卢欣的五套卷和肖秀荣的四套卷的选择题部分,大题则主要梳理思路,没有详尽作答。我只完整地做了两套试题。由于前期扎实的基础,我在考试时并未感到太大压力。此外,许多人可能认为练习解答分析题既耗时又效果不佳,但我发现分析题其实很有趣。答题时,我会拿着铅笔,先明确题目的要求,然后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看到与问题相关的要点,我会用铅笔标记出来。随着标记增多,你能察觉到材料中的内在逻辑和层次。接着,我归纳这些标记信息的主要含义,并条理清晰地列出答案。开始这样做时,可能需要一一对照题目,但逐渐熟悉后,你就能找到感觉。当你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相符时,那种成就感真的非常美妙。
考研数学方面:
从三月起,我开始了数学的学习,重点是精编资料和母题,每个都研习了两轮。初次接触要点精编时,我先阅读教材,随后自我实践,遇到错误便立即订正,并在出错的地方做好显著标注。第二次通读时,我专注于理解各个知识点,并重做了第一次犯错的题目,将那些反复困扰我的问题整理进错题集,以备后续查阅。每种题型的不同解题策略、易犯错误的环节以及可能的陷阱,我都用笔记本详细记录,通过反复查看来牢记于心。到了十二月,我持续回顾笔记,不断练习,保持手感。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学习重在积累,缺乏足够的词汇量会让考研阅读变得极其艰难。对于真题教材,你可以随意挑选,许多人推崇丁晓钟,但我认为关键还在于个人的理解能力,一旦你能读懂文章,那些繁复的解析反而显得有些多余(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能得到理解)。真正掌握好真题,考研英语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一个小贴士:英语一的阅读选择题有一定的规律性,但英语二或某些特殊试卷可能并不遵循固定规律!今年我就因为发现选项与规律不符,错误地修改了三个原本正确的答案,所以请大家务必留意这一点)。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以及系统对信号的影响等基本理论。这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s域分析,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以及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等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系统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比如,理解什么是因果性、稳定性和频率响应,这些是分析系统特性的关键。对连续时间系统,拉普拉斯变换的应用非常广泛,要熟练掌握其性质和逆变换;对离散时间系统,z变换的理解和应用则显得尤为重要。
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傅里叶变换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连续时间还是离散时间信号,傅里叶变换都是分析其频谱特性和进行滤波设计的基础。对数字信号处理部分,DFT(离散傅立叶变换)和FFT(快速傅立叶变换)的理解和计算也是高频考点。
再者,学习信号与系统需一定的数学功底,特别是微积分和线性代数。这些基础知识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例如,使用拉普拉斯变换或z变换解微分方程,以及凭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先从基础入手,扎实掌握每一个定义和定理,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来巩固。多做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这样既了解考试的风格,也能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参加讨论组或者找一个学习伙伴一起讨论难题,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我要强调的是,虽然理论知识很重要,但实践操作同样不能忽视。尝试用MATLAB等软件进行仿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