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石大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化学工程硕士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从十月初起,我每晚都会投入一些时间研读政治,大约用了二十多天初步完成了大纲的第一轮阅读。随后,我开始在每个晚上做肖秀荣的1600题,将错误的答案追溯到大纲中相应的位置。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十二月,让我对试题有了更深的认识。接着,我用一周的时间重读了一遍大纲,紧接着开始了第二轮阅读,通常也是每周重温一次。谈到记忆,我一直不太热衷于死记硬背。后来我发现,阅读就像是这样一种体验:从不知自己不知,到知道自己不知,再到明白自己知道,最后达到无意识的熟稔。尽管我是理科背景,但我不认为文科的学习应依赖于机械记忆,而是应该多读,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领悟。这种深入理解反而能更好地帮助记忆,这才是学习的目标。我的政治复习策略就是阅读,如果夜晚失眠,我会看看选择题。进入一月后,只剩下两周时间,我购买了20天20题,结合核心考点有选择地背诵了一遍,侧重理解和概要。带着这样的准备,我走进了考场。然而,由于时间分配不当,我在最后两大题的第二个问题上未能作答(10年的试题留的空间较小,我考完时还有多余的时间,而11年的试题答题区域几乎是10年的两倍,导致我前面写得过多,后面来不及了)。走出考场,我几乎崩溃,责怪自己连题目都没完成。不过,想到更重要的还在后面,我逐渐调整心态。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真是不易。政治是我付出最少却收获颇丰的一门课。自九月开学以来,我才正式开始复习,首先看了精讲精练,并配以1000题同步练习,每看完一章做一章。这时不必急于背诵,因为很快就会忘记,只需先熟悉知识点。我以每1-2天一章的速度推进,有些章节快速浏览,有些则需要重点记忆,肖老先生会指出哪些是关键章节。1000题完成后,我转而阅读风中劲草,它的知识点更为清晰。后期,我主要依靠这本书,做了八套题的选择题,看了看主观题。可以说,1000题用于掌握选择题,而最后四套题则是为了攻克主观题。考前,我只背诵了最后四套题的主观题,考试时,肖老先生的预测几乎全部应验。最后四套题的作用在于让你面对任何题目都有话可说,因此我对肖老先生的指导深信不疑。
考研数学方面:
想学好高数要下死功夫,早点复习还是可以的。高数四本书还是挺难啃的,最好先看了一遍,之后还做几个辅导书,我当时是做的高数十八讲(偏难),线代辅导讲义(个人感觉最好的考研辅导资料),做什么资料其实不重要,踏踏实实做完就行了。辅导书我只做了两遍,如果有时间一定要做三遍然后开始做真题,做真题的时候不要在意分,没有参考价值。要把真题中犯的一些低级错误的片段记到白纸上,记了大约有3张纸,每天拿出来扫10分钟的样子,这样的好处是当下次碰到类似的容易算错的地方时会很留心,后来证明这种方法对我确实有效果,但是偶尔也会犯一些新的错误......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语基础还不错,我是按着自己的做题模式去做,方法很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英语阅读是重头戏,得阅读者得天下。词汇要拓展,语法要学习,如果分析不了句子,理解更从何而谈。英语作文要提前练习,不要都寄希望于冲刺阶段,到时候会很紧张。之前轻松地多做一些,冲刺阶段的压力就小一些。英语模板很重要,是作文的骨架。要多看范文,从中吸收较好的又较适合自己的结构和句子,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模板。句式要多变幻,要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字数里充分卖弄你的写作技巧,尽量避开频繁使用的句子,给阅卷老师制造新颖的假象,对你的分数有好处。
考研专业课方面:
流体力学部分,理解和熟练掌握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至关重要。它描述了流体流动的能量关系,对计算管道中的压力变化、流量等有直接帮助。流体静力学的理解也不能忽视,尤其是在处理封闭系统中的压力分布时。
传热是化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需深入理解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并能运用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定律等进行相关计算。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处理复杂热交换器设计或工艺优化时,这些基础知识的应用显得尤为关键。
再者,传质理论是化工原理的核心之一。了解并掌握拉普拉斯方程、菲克定律以及扩散系数的概念,能够帮助理解和预测物质在不同相之间的传递行为。在气体吸收、蒸馏等单元操作中,这些知识的应用十分广泛。
化学反应工程则是将化学反应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桥梁。要熟悉反应速率、反应级数、转化率等基本概念,理解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如理想反应釜、连续搅拌槽反应器等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学习化工原理,除了理论知识,实验技能也非常重要。凭实验室的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计算机模拟工具,如Aspen Plus,帮助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化工过程。
复习策略上,建议先扎实基础,凭做题来巩固知识,遇到难题要积极思考,不能回避。参与讨论组或者找导师教也是提高的好办法。化工原理不是孤立的知识点,是相互关联的整体,理解其内在联系,真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