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电工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考研备考要点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选择跨专业考研的朋友,尤其是从理工科转向文科的同学,切记不可低估政治学科的重要性,这一点至关重要。无需过早开始复习政治,九月至十月启动已绰绰有余。政治的本质决定了它的重要性,即使投入不多,也能凭借深厚的底蕴展现出持久的力量。然而,理科背景转文科的考生,你们必须认清自我,扬长避短。面对众多对手明显的优势,你们需要加倍努力,迎头赶上。提前开始政治学习,大纲要多读几遍,模拟试题要多做几套,预测卷也要多背诵,甚至练习书写,这些都是你们不可或缺的步骤。在借鉴他人的备考策略时,首先要自问:我与他们的处境相同吗?目标一致吗?要求相等吗?若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请采取最稳妥的方式,付出最多的时间,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扎实可靠,不让这个弱点成为你实现梦想途中的绊脚石。
考研数学方面:
从七月下旬至九月底,将近两个月半的时间,我建议你们使用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或王式安的《标准复习全书》作为主要参考资料,这两本书任选其一,若是学有余力,可以两者兼顾。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复习材料中,挑选出优质的书籍能使你们的学习效率翻倍。这两本书详细阐述了考研的所有关键知识点,确保你们明确考试目标,避免无效努力。它们不仅帮助你们深入理解考试大纲,还在每个知识点后配以相关题型、例题和练习题,增强理解。
此外,《基础过关660》是一本很好的辅助教材,它侧重于概念检测,别小看了选择题和填空题,有些题目足以媲美大题。完成这本习题集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你会发现不少题目与第一本复习全书相重叠,这两者的结合堪称理想搭档。然而,选择哪本书并不绝对,关键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材和学习方法。还有一本《陈文灯复习全书》,它的难度可能会更高一些。
考研英语方面:
针对英语考试的复习,主要集中在词汇和阅读理解。关于词汇,我从三月起就开始积累。推荐一种有效的记忆策略:多次复习后,把不熟悉的词记在小本子上,利用零碎时间,如休息时,来温习这些词,这样一来,无需额外抽出专门的时间。我在暑假期间完成了这个阶段。对于阅读理解,关键是反复练习真题!首次尝试不必求快,我是个急性子,所以逼迫自己每晚完成四篇。我使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涵盖了近20年的真题。如果时间有限,可以从最近十年的题目做起。购买试卷版更便于操作。刚开始做阅读,可能会感到困惑,错误连连,我常常一篇文章只能答对一两个。这时,总结至关重要!每一题都需要仔细分析,记住生词,复杂句子以及命题规律,并在次日复习。第一轮结束后,在进入第二轮之前,留出一些时间让之前的答案淡忘。这段时间,我做了张剑的阅读150篇提高冲刺版,难度极高,未能全部完成,但我挑选了一些重点题进行总结。接下来再做一遍真题,你的成绩会有显著提升,我记得2010年的题我只错了两三个。新题型约在11月我才着手,使用的同样是阅读150篇中的题目,每天练习3-4篇,速度因题目的难易程度而异。之后又做了真题中的新题型。新题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气,简单的话,大家都能得分;反之,难度大,多数人都可能全错。翻译部分我也参考了阅读150篇,至于完形填空,仅通过真题训练。对于作文,我研读了王江涛的高分写作,并结合何凯文的作文书,对各类主题都进行了个人整理,每天背诵2-3篇,大多是历年真题的范文,后期我还尝试默写。补充一点,今年的小作文几乎是凭记忆默写的!因此,作文的关键在于大量背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质变。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电路原理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如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电感等,都是构建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石。要深入理解这些概念的物理意义,例如电流是电荷的定向流动,电压则是推动电荷流动的力量。对电阻、电容、电感的理解,不仅要它们的定义,更要理解其特性,如电阻对直流的阻碍作用,电容对交流的阻碍作用以及电感的储能特性。
掌握基本定律和定理。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KVL和KCL)、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等是分析电路的关键。这些定律和定理的应用需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来熟练掌握。理解这些定律背后的物理原理也有助于更好地应用它们。
再者,熟悉并能灵活运用各种电路模型。比如,RLC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谐振条件,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Y参数等。这些模型在实际问题中广泛应用,理解和掌握它们帮助解决复杂电路问题。
对解题技巧,我建议采用“化繁为简”的策略。遇到复杂的电路,尝试先进行等效变换,简化电路结构,再进行分析计算。画出电路图,利用节点法或网孔法等方法列方程,也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手段。
实践操作同样重要。理论学习之余,动手做实验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实验室里的实操经验,能够帮助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持续的复习和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我会定期回顾学过的知识点,找出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加强训练。保持好的心态,不畏难,不怕错,每一次的挫败都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