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地质调查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复习知识重点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复习始于暑假期间。每天沉浸在书本中,感觉既疲惫又压力重重。初次阅读时,进度较慢且细致入微,第二次则是为了填补知识空白,第三次则是为了强化记忆。我使用的资料全部来自肖老师的系列,涵盖了精讲精练、1000题、历年真题解析以及最后的肖四和肖八。有种说法是掌握选择题就意味着掌握了大局,因为它是最能拉开分数的部分。相比之下,论述题的差距并没有那么显著。对于论述题,我仅限于背诵肖8和肖4,毕竟这两套资料中的论述题量庞大,而后期时间紧迫,难以全面覆盖,精简版更为实际。我认为关键不在于资料的数量,没有必要购买所有考研专家的题目来做,选定一位导师并坚持到底就足够了。到了后期,可以适当做一些预测题,通过选择题来检验自己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准备。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侧重于思维训练,遇到难题应深入思考,不断琢磨。在复习过程中,建立个人独特的学习策略至关重要。解数学题时,务必亲自动笔,避免仅靠心算或口算,因为大多数重大错误往往源于计算失误。在练习考研题目时,无论是真题还是模拟题,都必须严格遵循考试的时间安排,以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意识。今年我就在这方面遭受了损失,因时间规划不当,未能解答一道价值11分的最后试题,希望大家引以为戒。若想取得优异成绩,复习全书需至少阅读三遍,660题不得少于两遍,真题也需重复练习三次以上。
考研英语方面:
从十一月中下旬直至十二月底的关键阶段:我建议的阅读策略是按题匹配段落,即先读第一道题目,随后阅读第一段以寻找答案,接着做第二题并浏览第二段,大致如此,但也要灵活应对特殊情况,自行判断。对于完形填空,如果基础较弱也不必刻意强化训练,因为它所占分数比例不高。至于翻译,我没有什么特定的方法,主要是靠直接理解和翻译。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质年代学是地质学的基础,需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地层、生物群落及重大地质事件。比如,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白垩纪的恐龙时代等。这些不仅需记忆,更需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要熟悉地质年代表,能够快速定位并比较不同地质时期的特征。
岩石学和矿物学是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能识别常见的岩石类型,如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特性。矿物学则涉及到矿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以及它们在地球系统中的角色。实践性的实验和野外实习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非常有帮助。
再者,构造地质学是理解地形地貌、地震活动和地质灾害的关键。板块构造理论、地质构造分析和地壳运动规律是学习的重点。理解褶皱、断层、节理等地质构造形式,并学会绘制地质图,这些都是必备技能。
地球化学和古生物学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地球化学关注地球物质的组成、分布和变化,包括元素循环、同位素地质学等内容。古生物学则凭化石记录揭示生命历史和地球演变的关系。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多做案例分析,结合实际问题来思考地质原理,这样不仅能加深理解,也有助于应对考试中的应用题。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有效提高记忆效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教师的指导,利用好学校的资源,如图书馆和实验室,都能提升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