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重大生物工程学院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重庆大学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复习总共是精讲精练一遍+知识点提要一遍+风中劲草两遍。看完精讲精练花了2个多月,大家时间上要把握好,我看的慢了。在精讲精练看完之后,风中劲草还没出版,我就拿知识点提要看了一遍,随后加紧进度风中劲草在考前一周看完了两遍。看的时候要注意,特别是第一遍着重在理解,尤其是马原部分一定要理解并记忆。第二、三遍是记忆,记忆各细小知识点。第四遍是记忆大框架。技巧是:一,看的时候边看边记,遇到类似的概念抓紧记清楚不同之处,如此反复,遍数越多越牢固。可把类似的概念写在边上,以便查阅。二,看时要仔细区分概念,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这一类不仔细看分不清楚的概念,而很多选择题实际上就是文字游戏,看你细不细心。三,遍数越多记忆越牢固,因为政治填空题很多都是比较琐碎的知识点,一下子没法完整记忆,最好做到5遍以上。
考研数学方面:
在暑假期间,我依据历年试题,对试卷进行了板块划分,并提炼出关键知识点。由于我的强迫症倾向,我确保每个部分都被充分理解和掌握。例如,对于数学中的复杂大题,如果无法保证充足的训练时间,我会选择略过,仅记住一些解题策略,重点集中在那些效率最高的题型上。通过对近几年,特别是最近一年的考试题目分析,可以明显看出,考研数学并不太看重解决难题的能力,反而更注重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技能的熟练程度。因此,我认为在备考时,深入理解概念至关重要,尽量避免盲目记忆公式(尽管有些公式是需要背诵的,建议准备一个小本子,每一页对折成四部分,第一和第三部分写公式名字,第二和第四部分写公式内容。每次查看时只看名字,尝试自己写下公式,这个方法对记忆单词也非常有效)。许多人倾向于使用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作为主要参考资料,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已经非常全面,只要将里面的每一道题都彻底掌握,取得好成绩是有保证的。全书至少应通读三遍,每一次阅读都需要专心致志,草率行事只会事倍功半。
考研英语方面:
真题!真题!真题!考完出来对了答案我就觉得英语应该分不低,虽然没有到我预期的分,但是也完全对得起我的努力了。最后算算我总共是做了六遍真题。第一遍只做阅读,拆开做,每天做1-2篇阅读,随机选择做,精做,每篇大概10分钟做完,20分钟批改。后面几遍基本上就是查漏补缺,看真题的思路。考研英语有个bug,就是你不会的题基本上就是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看不懂,第二种是想歪了,而且想歪了的今后还会歪。第一种情况考背单词解决,推荐使用杨鹏的《17天搞定GRE单词》里的方法去背;第二种考强迫自己理解出题人思路解决。准备早的可以先从单词下手,然后再通过真题对单词进行巩固。最后半个月突击作文和partB~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特定物理量或化学量,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可传输、处理和存储的电信号的装置。需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比如如何转换能量,如何进行信号调理,以及它们对输入变化的响应特性等。
掌握各种类型传感器的工作机制和应用领域。例如,热电偶用于温度测量,压阻式传感器用于压力检测,光电传感器则广泛应用于光强、颜色、距离等光学参数的测量。了解每种传感器的优缺点,能帮助选最适合特定应用场景的设备。
再者,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并重。理论部分要扎实,如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线性度、灵敏度、漂移等)和动态特性(频率响应、时间常数等)的理解;实践上,凭实验去熟悉各类传感器的使用,增强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学习数据分析和信号处理技术,这对理解和解读传感器输出的数据至关重要。
在复习阶段,建议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做题是巩固知识的好方式,但更重要的是理解题目背后的科学原理,不是机械记忆解题步骤。对复杂的计算问题,尝试用图示法或者模型法来简化理解。
关注科技前沿也是提升学习兴趣和深度的有效途径。传感器技术发展迅速,新型传感器如光纤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不断涌现,了解这些新技术不仅有助于拓宽视野,也可能成为考试中的热点内容。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我个人非常推荐的方法。与同学一起探讨难题,分享学习心得,碰撞出新的思考火花,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