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产普查与勘探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考研备考指南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产普查与勘探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阅读速度相当缓慢,往往需要逐字逐句地研读。因此,这段时间我每日投入政治学习的时间大约是三小时,早晨专注两小时,晚间再抽出一小时。我会阅读《红宝书》中的15到20页,并在完成每一章节后,紧接着做相应的1000题练习。对于做错的问题,我必定会回溯到原文,找出其理论支撑,并使用不同色彩的笔标注。这个过程中,强烈建议用手写的方式记录,避免直接在书上书写,因为这本书你还需重复翻阅,可能要做两次或更多次。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考研数学,分为数一、数二和数三三个类别。自我评估,我的基础还算扎实。数学复习通常需经历三个阶段。首先,你可以选择研读教科书,但目前市面上的复习全书也非常完善,可以直接使用。其中,张宇的高数18讲、线代9讲和概率论9讲,配以张宇1000题;汤家凤的复习全书及1800题;还有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和660题,推荐挑选一套跟进。(我个人是完成了所有这些题目的)。高数的第一轮复习大约从3月持续到7月,主要任务是学习复习全书并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必强求全部做完。第二轮复习集中在8月至9月,期间除了继续练习,还可以尝试张宇的新习题集,如闭关修炼180题,或初步接触历年考研真题。最后两个月,即10月至11月,应专注于做真题,从1987年至最近一年,如果时间充足,尽可能多做;若时间有限,至少要做近十年的真题,并重复练习。考试前夕,可以做一些市面上的模拟卷,如最后八套卷或四套卷来保持手感。
考研英语方面:
在九月时,我掌握的词汇量还不足一半,做英语阅读真题一套能错六七道,尽管我原本的英语基础还算扎实(即便大学三年没怎么学习英语,四六级也只是勉强通过)。英语的核心关键是词汇!为什么阅读理解错误频发?归根结底是因为你不认识那些词,换句话说,就是读不懂文章。因此,九月看到这样的错误率,我深感焦虑,连忙寻找解决策略。这时,我要特别提及“曲线记忆法”,以前我一直怀疑它的有效性,但实践后才领悟到它真的非常!实用!当然,这是一种应急措施。如果你现在有充裕的时间,务必开始背单词,无论选择哪种书籍,顺序的或无序的,别担心记不住,关键在于反复记忆。坚持到九月,你多半已经对超过一半的单词烂熟于心,此时配合曲线记忆法,效果会加倍。大约五十天的时间里,早晚我都安排了背诵任务,利用记忆图表,比如早上背A组,晚上复习A组,次日早上背B组,晚上复习AB组。我打印了一份按字母顺序排列的5500个大纲词汇简版,每天如此进行,不可间断。有同学后来告诉我,其实可以平均分配而非按字母顺序,但我在尝试均匀分配后发现效果不佳,所以我建议还是遵循字母顺序。可能会有一天你需要背很多C部分的词,另一天E部分的词却很少,不论多少,坚持下去,这种方法的效果更佳。反正我只用了十天,就明显感觉我的英语水平有了提升。
考研专业课方面:
基础理论是基石。你需深入理解地质年代、地壳演化、地质作用等基础知识,这些将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坚实的理论框架。我建议多看教材,结合实际地貌进行观察思考,形成直观的理解。
岩石矿物识别是实地工作中的基本技能。不仅要能从形态、颜色、硬度等方面区分常见岩石矿物,还要了解其成因和分布规律。我通常会凭实验课和实地考察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利用网络资源,如矿物数据库,丰富自有的知识库。
再者,地层古生物和构造地质紧密相关矿产的形成和分布。学习地层系统,掌握化石鉴定,能帮助追溯地质历史;理解构造运动对地壳的影响,对寻找矿产至关重要。这部分需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理解力,我会定期复习并尝试自己解析地质图。
沉积岩相学则是研究沉积环境和矿产形成的窗口。凭对沉积岩相的研究,推断古代环境,预测可能的矿产类型和分布。我建议多做沉积岩相图的绘制和解读,这既能锻炼空间思维,也能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至于矿产勘查,不仅要有扎实的地质知识,还需熟悉勘查技术和经济评价方法。这涉及到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种手段,以及经济效益评估和风险控制等内容。我会凭阅读专业文献,参加模拟项目,提升这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