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绘科学与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绘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中期复习,我的重点仍然是选择题,建议重做第一阶段做错的部分。经过初期的学习,你应该能识别出自己的弱点所在,哪一章节或是哪个部分需要加强,这样就能更有目标性地复习。对于解答题,你们可以浏览并练习,以此提升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个人把解答题的复习安排到了后期阶段,中期则侧重于大量选择题训练。有些知识点虽然可能常出现在解答题中,但同样也可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多做选择题有助于熟悉内容,到时候背诵也会更轻松,毕竟看得多了,记忆自然就加深了。
从12月15日直至考研结束,市面上会出现各种模拟预测题,其中推荐肖秀荣的《8套卷》和《4套卷》。《8套卷》要像正式考试那样对待,通常每套题半小时内可做完,完成后对照答案解析,标记错误并在风中劲草上注明,例如“肖8三1”代表肖秀荣第三套的第一题。稍后,《4套卷》会发布,几乎人人都会买一套,别犹豫,买到后立即做客观题,按之前的方法处理。
最后,我们关注的是备受期待的主观题。由于之前可能未涉及,而《4套卷》正好适合准备这部分。如果不想在政治上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那么最佳策略就是专心背诵《4套卷》的主观题。背诵时,要抓取关键点,尝试用自己的话灵活理解记忆,避免死记硬背。
考研数学方面:
学习高数的过程蛋是好疼的,因为有的部分根本看不懂,就学了一些很有用的结论,或者是关于做题方法类型的,或者是对于课本定理的理解加深的,我把这些都抄下在笔记本上,过个三五天,把具体题解忘了后,再试图用这些方法做这些题,不会做又继续看,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完全会做了为止。完成这个过程后,全书第一遍就感觉无压力,很轻松做得。课本有些例题和课后习题里会证明一些很有用的结论,这些结论在做题的时候很有用很方便,因此特别注意记忆。最后花了快两周的时间做了660题,因为那个时候主要在攻专业课,考试时间也快到了,一天也最多只能做两三个小时,所以比较仓促,没有很好地反思总结,没有达到做的目的。真题一天一套,也是因为时间来不及了。不过有前面很扎实的基础,完全不虚。因为前面反复做题,大部分题是很熟练的,所以做起真题等各种题的时候是可以很快的,考试的时候完全可以做完。
考研英语方面:
请别轻视新题型的操练!我一直较少专注于新题型的练习,毕竟以前遇到的都相对简单。然而,今年突然碰到了一道让我束手无策的题目,足足耗了将近二十分钟仍一筹莫展,最后只能凭直觉随意作答,估计全部答案都不正确。所以,务必要亲自多做总结,多加训练。英语这门学科,你的付出必定会换来收获。
考研专业课方面:
测绘科学技术基础主要包括了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地球物理场理论、空间定位技术、遥感图像处理等重要模块。需理解并熟练应用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如距离、角度、高程的测量,以及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方法。这是所有后续学习的基础,需花费大量时间去扎实掌握。
对地球物理场理论,必须了解地球形状和重力场的关系,以及如何凭测量这些物理量来获取地表特征的信息。这部分内容需一定的物理基础,但也是理解和解释许多测绘结果的关键。
空间定位技术,特别是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是必须精通的。从信号传播到伪距计算,再到差分定位,每一个步骤都关系到能否准确无误地进行地理位置的确定。
遥感图像处理则是另一大重点。需学会识别不同传感器捕获的图像特征,理解遥感图像的辐射校正、几何纠正等预处理步骤,以及如何从图像中提取地物信息。
在学习方法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重要的。理论知识凭阅读教材、做笔记、参加课堂讨论来积累,但是只有亲手操作过测量仪器,分析过遥感图像,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利用在线资源和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如使用ArcGIS进行地图制作和数据分析,也能极大地提升技能。
团队合作也是测绘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实地测量或项目研究中,需与其他同学协作,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这种经验对日后的科研工作极其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