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应用统计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首师大数学科学学院应用统计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首都师范大学应用统计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从一开始就感到自学政治缺乏明确的方向,于是购买了官方的《大纲解析》。初次阅读,大约用一两天时间研读完马原和毛中特的一章,特别是毛中特的五到七章,我花了超过一周的时间。在此期间,我专心致志地手动整理关键笔记,这个过程确实缓慢,每天需投入约三个小时来学习政治。每看完一章,我会立即完成相应章节的肖秀荣1000题选择题。接下来,我转向史纲和思修的学习,史纲部分大约用了四天,而思修则用了一整天的时间(那天我没有处理其他事务)。这两部分我没有做笔记,而是直接在书上标记重要内容,因为难点和重点主要集中在前面两个部分,史纲和思修相对较简单。补充一点,书中的第五部分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必要阅读。第一次复习时,我对政治理解得极其缓慢,甚至看完后几乎没有任何记忆,当时简直觉得不可能记住所有内容。在这个阶段,我不需要准备大题,因此没有看练习册中的简答题。到了第二次复习,速度明显加快,对照笔记和书上的标注,练习选择题,每天大约花费两个小时。此时,我们仍未开始背诵大题。这时,我购入了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发现它对提高选择题的准确性非常有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复习全书》第1轮,一般50来天,每天6h-8h差不多,自己看看每天大概能看多少页,然后用总页数除以每天看的,加上可能要休息的天数就能估计自己看1遍的复习全书的时间了,我是50来天。看每个章节前,先看数三大纲,知道了解、理解、掌握、会用的含义,知道哪些知识点是重点;然后再把笔记看1遍;最后再看数学复习全书的相应章节。全书里每一章的每道例题,每道课后习题都要自己用脑子想,用笔算,问自己每道题考的是什么知识点,弄懂每一道题,除非有些题目对你来说太简单了。
考研英语方面:
学习英语的核心在于均衡,关键是要平衡四大板块:大阅读、翻译、句子排列和写作。每项都需要同等关注,在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后(请注意,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全面展开复习。值得一提的是,写作部分相对较易提升,因此可以将其留到最后阶段重点突击。对于完型填空,我没有深入钻研。如果时间充裕,可以稍作复习;若时间紧张,不必强求,因其分数比重不大,且准确率难以确保(实际上,随机猜测与精心准备在完型上的得分差距并不明显,故其复习效益较低)。然而,翻译和句子排列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们的效益回报非常高,甚至超越大阅读。许多考生失利的原因就在于这两类题目处理不当或未能预留充足的时间。所以,务必要重视翻译和排序。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统计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和运用概率论。你需掌握基本的概率概念,如事件、样本空间、概率分布等。对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理解尤为重要,包括它们的期望、方差等重要性质。理解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这是统计推断的基础。
统计推断部分,主要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参数估计中,点估计和区间估计需熟练掌握,特别是最大似然估计法和置信区间的构建。在假设检验中,理解p值和临界值法,能够正确进行单样本和双样本的t检验、卡方检验和F检验。
再者,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的重要工具,线性回归、多元回归以及逻辑回归都需深入理解。理解模型的建立过程,如何凭最小二乘法求解系数,以及残差分析、多重共线性等问题的处理。
非参数统计和时间序列分析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非参数统计中的Kolmogorov-Smirnov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等,时间序列的ARIMA模型、季节性调整等都是常考点。
学习方法上,理论结合实践至关重要。阅读教材,理解并每个概念,凭做题来巩固。首都师范大学的试题往往注重实际应用,所以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数据分析项目,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统计知识。
,利用在线资源,例如Coursera、Khan Academy等网站上的课程,提供更丰富的视角和实例。参加学习小组或者论坛,讨论和解答疑惑,也能提升学习效率。
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是保持知识鲜活的关键。你自己设计模拟试卷,或者使用过去的真题进行练习,检查自有的理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