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应用统计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石大克拉玛依校区应用统计硕士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应用统计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准备的较晚,9月份开始的,先看学习讲义,然后做肖秀荣的1000题,1000题里错的题最好在讲义或课本里划出来以加深印象。我是结合自己的思维自主选择的资料。课本可以是红皮书,可以是任汝芬的序列一 ,或者是肖秀荣那本核心知识点详解。我后来还看了小草,但时间有限,小草没吃透,只过了两遍。考试前,买了肖秀荣的最后4套卷、任汝芬的4套卷以及20天20题,最后十几天狂背肖秀荣的4套卷。马原较难,我先学习的毛中特,之后是史纲和思修,最后是马原。建议8月份就开始入手政治,1000题多做几遍,小草上面标出了考过的知识,可以拿来做参考。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据说今年有点难,我数学在复习中应该是占了大部分时间的,我前期过了一遍课本没做课后习题,大概花了不到一周,熟悉了一下布局和概念,然后做的李正元的复习全书,刚开始做的时候确实有些痛苦,有不懂的地方问老师就可以了,不少同学很纠结问我到底买李正元还是李永乐的书,我只能说看个人喜好了,我觉得李正元的舒服一点,题目切入点很好而且挖的深,李永乐的我也看过,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很不错的,方法有很多是不错的。但是就真题难度来看,我觉得李正元的书帮助我更多。然后呢,我觉得就是得在暑假前把全书过一遍,暑假我玩了十天一点书没看,剩下时间做完了数学90年到00年所有真题,就是数一二三能做的都做了,感受就是这段时间的真题质量真不错,尤其是证明题之类的,质量很高要费脑子。十月中旬开始每周六进行模拟,用11到15的真题,模拟考研,平时就开始刷题模式了,一本660题基本一周搞定,然后做了张8,张4,李正元400题,以及市场上各种模拟题,我可能和有些宝宝不一样,我喜欢每天上午刷一套模拟题,讲真,如果不这样做我很难保证自己每天效率超高。这样一直刷题,再订正,做笔记,看错题,中间夹杂模拟考试以及不断回顾00到10真题,我觉得差不多了,而且我要提醒各位战友,真的不要在仅仅做完真题之后以为自己数学不错,我身边有太多这样的同学,只练习真题,而且真题考了130就觉得自己数学很棒,这个真的是假象我觉得我得提醒你们一下,因为这几年的真的很简单,基本没有难点。数学就说这么多吧,保持题感,保证计算量,保住准确率,不管什么样的卷子你都没问题的!
考研英语方面:
我是在十月份开始接触英语学习的,对于长难句的理解要点我都做了详细的笔记,并且时常沉迷于研读,成效颇为显著。然而,我在暑假期间就已经开始了单词的记忆工作,考研词汇被我反复背诵了好几次,也在扇贝单词上坚持打卡超过了130天,虽然这个数字并不算突出,但我深感自谦。之后,我发现自己的阅读理解准确率提升缓慢,于是决定报名参加课程,专心跟随老师的指导学习。在练习题目方面,我仅使用了历年的真题,没有额外购买其他的阅读训练册。九月时,我每天都投入时间阅读并研究了许多备考指南推荐的《丁晓钟英语外刊精读》,这本书相当不错,能够帮助我接触到多元化的主题,特别是那些常出现在考研中的热门话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统计学的基础知识是必须牢牢掌握的。包括描述性统计,如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概率论部分,如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率、贝叶斯定理等;以及随机变量的分布,如二项分布、正态分布、泊松分布等。这些基础知识构成了统计学的骨架,是理解和运用统计方法的基础。
统计推断是统计学的核心。要理解并熟练运用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方法,如t检验、卡方检验、F检验、Z检验等。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统计分析也是必须熟悉的内容。这些工具能帮助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决策。
再者,统计软件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R语言或Python是目前统计分析最常用的工具,需学会如何使用它们进行数据处理和建模,这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学习统计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课本,我经常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凭实例来加深对统计方法的理解。我也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项目,这样不仅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也能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有的统计技能。
做题和模拟考试也是备考的关键环节。凭大量的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点,熟悉解题思路。对历年真题,更要深入剖析,理解命题人的意图和考察点,这对的考试成绩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