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认为至少要做到:大纲解析2遍+肖秀荣1000题2遍(一遍正常做一遍复习错题)+风中劲草课本1遍配套习题1遍+二十天二十题(背熟)+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包括选择题全部背熟!)+任汝芬最后四套+风中劲草最后四套 1、大纲解析太重要了!任何参考书都无法替代!一定得扎实的至少2遍!但是如果你本身对政治不来电,一定要多翻几遍!2、1000题的话太经典了,是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手册~!遇到不会的题目不要着急看答案,一定会大纲解析找一找!并标注出来!此外复习错题也很重要!1000题是提高选择正确率的重要法宝~3、风中劲草很适合抓重点~!习题也编的不错,特别是把历年真题都收录了!但是它的知识点是精编版,不建议过度依赖,还是要看大纲解析~4、肖秀荣最后四套命中率太高了!!!今年应该至少命中三道大题,一道沾边;去年命中两道的样子!这个题用过的人都知道,太重要了!!!5、二十天二十题、风中劲草最后四套题和任汝芬最后四套都要看,但第一个是侧重简答后两者侧重选择就好~! 我对政治不是那么的头疼,从大纲解析出来(九月份以后)才复习的。没有通篇背过大纲解析,只把二十天二十题和肖四背熟,就上考场了,当时选择做的也比较顺,简答有四个都非常有底,所以成绩还是说的过去。但是如果你对政治非常头疼,建议还是要多下点功夫的~ 毕竟政治到时候不过线还是很吃亏的~
考研英语方面:
自大学二年级起,我就投身于英语学习,主要方法是研习词汇和真题。记忆词汇需要巧妙的方法,若一本书难以适应,不妨尝试其他书籍;往往在反复的记忆中,刚背过的词转眼就忘,甚至学到第五个时,第一个单词已模糊不清。这种情况常使许多同学感到挫败,选择放弃,这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我们的大脑并非电脑,无法瞬间存储所有信息。然而,作为过来人,我要告诉你们,不必过于忧虑能否牢记,每天专心记忆3到5个单元,持之以恒,自然能铭记于心。未经此过程的人或许对此难以置信。当然,不能忽视记忆的效果,当下记不住,日后更难回想起。因此,有些人因收效甚微而逐渐失去信心,渐渐对英语产生恐惧。词汇不熟悉导致阅读速度缓慢,阅读慢又影响技巧运用,最终结果可能是偶然答对多题而短暂欣喜,或频繁出错后懊悔未背单词。这样的恶性循环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在考场上,阅读仍只能靠运气。那么,如何应对呢?首先,面对单词。初期阶段,每日攻克10个单元,无需强求记住,只需大致了解其形态,让每个单词在脑海中留下印象,一周结束后,务必克服对单词的恐惧感,要时刻提醒自己已整体浏览过一遍,每个单词都有所接触,无须害怕。接着进入正式的词汇记忆阶段,每天大声朗读3-5个单元,尽全力去记忆。即使暂时记不住也不要焦虑,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它们已悄然印在脑海里,相信我的话。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它是理解化学反应本质的关键。我在备考期间,特别注重了热力学、动力学和量子化学这三个核心部分。热力学教会如何量化能量变化,理解反应的方向;动力学则揭示了反应速率的秘密,我明白为何有些反应快如闪电,有些却慢得几乎静止;量子化学,则是微观世界的钥匙,它解释了分子结构和反应机理。对这些理论,我建议不仅要公式,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并凭做题加深理解。
至于有机化学,这是个庞大且复杂的领域,涉及的反应类型繁多,结构多样。我认为,掌握官能团的性质和反应是基础,比如醇、酚、醚、醛、酮、羧酸等各类化合物的特性及其转化。理解并一些典型的反应机制,如SN1、SN2、E1、E2等,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这对解决问题至关重要。我还推荐使用“记忆宫殿”法,将各个化合物和反应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生动的记忆网络。
复习时,我坚持每天都进行一定的习题练习,这样既能检验学习效果,也能保持对知识的熟练运用。我会定期回顾笔记,巩固记忆。阅读科研论文也是提高理解的好方法,它能帮助你看到化学的实际应用和前沿研究。
对这两门课,我都强调理解和实践的重要性。理论知识需结合实验操作去感受,抽象的概念需凭实例来具象化。化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实验室里的火焰和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是理论与实践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