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考研备考要点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提前启动政治复习并不明智(就算你的政治理论基础很薄弱,也不必过于焦虑),因为过早记忆容易快速遗忘,最终可能导致后期乏力。我在9月4日至10月3日期间,通读了一遍政治考研大纲解析,人称“红宝书”,除了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未涉及,其他内容我都仔细阅读了,没有做笔记,只是在关键知识点处轻轻画了几条线。这一轮结束后,对照大纲,我对考试的覆盖范围和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仍感到信心不足,毕竟知识点繁多,生怕记不住。在这段时间里,我大约每天投入两个小时在政治学习上,通常选在晚上7点到9点这个时段,那时候我对政治理论的兴趣最高。每天我会设定一定的阅读页数作为目标,以此保持专注。看过红宝书一遍后,我开始做《肖1000》,仅限于选择题,未做材料分析题,对于后者我只是浏览了答案,便于后续的记忆。选择题数量庞大,有些确实颇具挑战性,可能会出错不少,但这无妨,关键是找出错误根源,是因为马虎大意,还是根本不了解知识点,抑或是超出大纲范围。不断总结至关重要!做《肖1000》一方面用来检测过去一个月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的策略是前一天完成一部分选择题,核对答案后,次日再回顾错误题目,查找失分原因。
考研数学方面:
初期,我专注于李永乐的全面复习手册和张宇的36讲,还把主要教材通读了不止两遍,并且解决了所有课后练习题。得益于大学一年级时坚实的数学基础,我在这个阶段进展迅速,完成了张宇36讲的一半内容。实际上,这些考研用书应该反复研读,遇到难题不必急于求解,可以暂时搁置,等到强化冲刺阶段再集中处理。每天早晨,我会重温前一天的学习内容,回顾那些尚未完全理解的问题,深入思考,这种学习策略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书我认为任何一本都可以,买红宝书,新东方还是老蒋,只要你真的背了,效果都一样。虽然我英语备考很晚,但是单词我还是下了一番功夫。单词书我背了至少四遍。第一遍是5月份看的,第二遍是10月,一直背到考前。5月份背完单词以后我就没再动,结果发现后来全忘了,做阅读题总是大量单词不认识,于是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记单词。记单词我也有自己的方法,老蒋的单词分了30个单元,我一天背两个单元,第二天先把前一天背过的单词再看一遍,第三天把前两天看过的单词再看一遍,以10个单元为一个循环。背完11-20单元再把前十个单元再复习一遍,一定要反复记,记忆曲线什么的我就不说了。每一单元总有你认识的单词,你不熟的单词,你总是和其他词汇弄混的单词,我用不同颜色的笔把自己觉得难的单词标了出来,后期背单词重点看有标记的。另外,我还把所有不熟悉的单词打乱了顺序抄在了笔记本上,只写英语不写汉语。虽然单词书是乱序的,但是你反复看以后,总会对顺序有些印象,有时候某个单词放在书上我能说出意思,写在纸上就不认识了,我认为就是书上顺序造成的,因此我抄写的时候故意打乱了顺序。最后两遍背单词我没有看书,只是照着自己的笔记本挨个想单词的意思,想不起来的再查书,书后有单词索引,不难找。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工程的学习首先需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知识。尤其是水和大气污染控制、固废处理、噪声控制等模块,都需对这些基础知识有深入的理解。例如,理解污染物的化学反应机制,如何凭物理过程进行分离和净化,以及生物降解的过程等。
对环境工程中的数学和统计应用,如流体力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等,我会推荐多做实际计算题来提升技能。这些工具性的知识能帮助定量分析环境问题,设计出更有效的治理方案。掌握编程语言如Python或R,方便地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模拟,这也是现代环境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验技能的培养同样重要。实验室操作经验能直观地了解环境工程的实践过程,如水质检测、样品处理等。参与科研项目或者实习,也是理解和运用环境工程理论的好方式。
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还需关注环境政策法规和国际环保动态。这些不仅能拓宽视野,也能使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法规,为环境保护做出更科学、更合规的决策。
我强调的是持续学习和批判性思考。环境问题是复杂且动态变化的,需保持对新知识的敏感度,不断更新自有的知识库。面对各种环境问题,需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目接受,敢于挑战,以创新的解决方案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