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人大环境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备考指南与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其实我认为在考研的四门课中,最不用担心的就是政治。考研政治就是在考国民教育和爱国主义,这是我们必须清楚的一个事实。我也是在十月份开始准备政治的,刚开始就是疏通一下知识点,把相关的内容浏览一遍,在十二月分之前根本不用太使劲准备政治的简答题,把时间多分给其他科。在考研前的一个月,任四和肖四会相继出版,然后就买这两本书使劲背,我更倾向于肖四,总之,政治你是最不用担心的。
考研数学方面:
我数学很好,正是觉得自己数学好,而且又是工科的,往年数学三考得又不难,所以就没太把数学放在心上。我连复习全书都没买,就买了本真题。书都是用的本科的课本,知识点都一样,然后,我把课本上的知识点过了两遍,感觉都掌握住了,就开始做真题。做真题也没太在意,有些由于失误做错了,觉得没什么,到正式考试认真些就没问题了,真是作死。谁知道,今年题目比往年难一些,时间不太够用,计算量又大,没时间检查,勉勉强强做完了,就匆匆忙忙交卷了。当时还感觉能考130差不多。后来对答案,发现好多错的,不仅我错了好多,网上答案也错了好多。网上答案有错的能看出来,然后,我想想我自己的答案,发现我的也错了。我初试要是再多错一个选择题,我就跪了,进不了复试何谈逆袭,我真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了,我还是放弃了保研的,结果连考研都考不上……后来准备复试的时候我也特后悔,总觉得当初数学上多用点心,再多考十几分我复试就比较有利了。
考研英语方面:
我认为词汇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考研英语而言,并非遥不可及。反复学习,特别是牢记关键词汇,是有效的策略。在7月至9月期间,我仔细研读了《恋练有词》,每天一个单元,总共阅读了两遍,这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这本书的体系深得我心,它提倡在句子中记忆单词,比孤立地背诵更有效。经过两次复习,大多数重要词汇已铭记于心。从10月到考试前夕,我养成了每晚使用百词斩背诵20分钟的习惯,而早晨则会回顾前一天真题中遇到的新词。总之,直到考试前一天,我一直坚持背单词。因此,在考试时遇到的陌生词汇不多,阅读部分节省了不少时间。此外,《长难句解密》对我来说也很实用,我在暑假期间阅读了两遍,大致掌握了真题所需的语法规则。自9月份起做起真题来,感觉不再那么棘手。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基础。你需理解并掌握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以及市场结构如完全竞争、垄断等的基本概念。特别关注效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问题,这是企业决策的核心。博弈论和信息不对称也是考试的热点,要深入理解其模型和应用场景。
宏观经济学的重点在于经济增长、经济周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理解。IS-LM模型、AD-AS模型、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等都是需熟练运用的工具。对通货膨胀、失业率等问题要有深入的分析能力,尤其要关注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这些宏观经济变量。
再者,环境经济学是专业特色,它的研究对象是如何将环境因素纳入到经济决策中。理解外部性、公共物品的概念,熟悉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方法如排污权交易,这些都是考试中的重要内容。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全球性问题也会涉及,需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动态。
至于学习方法,我推荐以下几点:一是多做笔记,整理出自有的知识框架;二是精做历年试题,把握考试风格和难度;三是定期复习,保持知识的新鲜度;四是积极参与讨论,凭交流深化理解;五是结合实际案例,提升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