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上大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电子信息硕士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上海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认为我的计划基本上是合理的,毕竟大多数人都遵循类似的路径:从9月中旬到10月底,根据教学大纲或肖秀荣的书籍初次梳理知识点,并且疯狂地做1000题两次。后期,由于大家在答题阶段的表现相差无几,分数主要取决于选择题的准确性。对于1000题,有个小技巧,你可以购买两份,一份用于练习,另一份用来标注错误和做笔记。不用担心破坏书籍,我就曾将一本钉在一起的题目和答案撕开以便更好地查看……
我发现我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我做选择题时缺乏思考,犯了错误也不深究原因。我没有利用错误来理解为何出错,也没能对照大纲去查漏补缺。结果到了后期冲刺阶段,做模拟题时才发现自己错过了很多重要知识。所以我建议你们千万不要像我这样,务必珍视每次犯错的机会,甚至是期待多错一些,关键是要真正理解并改正错误。
考研数学方面:
我深信数学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因为它始终遵循基本原理,不论题目如何变化多端。因此,在正式进入全面复习之前,我仔细研读了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教材,完成了几乎所有的课后习题,并且我还攻克了一本大一购买的高等数学辅导书中的所有题目。同时,我记录了关键概念,特别是那些巧妙的积分和微分计算实例。我还对诸如三角函数积分等特定主题进行了归纳整理。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九月下旬,那时我对全书的题目已经有大约80%的把握。
到了十月底,我开始接触历年真题。我认为真题最具权威性,于是购买了数一、数二、数三的所有真题集。我每天早上设定两个半小时来专心做题,严格控制时间并在结束后给自己评分,分析错误的原因,同时将模糊的知识点记录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这样一来,我的整个上午几乎都专注于数学。我这样重复练习了两遍,后来由于时间紧迫,便改为每三个小时完成两份试卷。
起初,我在做真题时得分不高,且经常超时,但随着不断巩固和自我发现不足,我的效率逐渐提高。真题完成后,我开始做模拟试题,直到考前三天才停止。在这最后的三天里,我重新梳理了我的笔记。由于数学考试总是在上午举行,所以我始终坚持在上午进行数学学习。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很多同学最难的是英语,每年卡在英语线上的人实在太多了,每年教育部只让百分之三十的人过线,这还是扩招之后的。所以英语一定是重中之重啊,我的英语水平不好,所以每天至少半天或者多出半天的时间复习英语,每天早上7点到中午吃饭前一定都是学英语的时间,英语不是突击的科目,需要平时积累,要下足够的时间研究真题!我看的是张剑那本《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很全也很详细,保证考试前看过10遍真题,按方法去做题,理解,有时间在好好做一本练习题,这个不是为了做题技巧,而是去熟悉单词,了解语境和国外的一些事件背景,最后总结一个属于自己的作文模板,让一个英语水平权威的人帮你审核一下,上了考场很管用。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难点和重点,需有条不紊地去理解和掌握。
对数据结构,理解并能灵活应用各种数据结构(如链表、栈、队列、树、图等)是基础,算法设计与分析则是核心。我建议凭编写代码来加深理解,刷题也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方式。LeetCode和牛客网都是很好的在线平台。
计算机组成原理则更偏重硬件,包括CPU、存储系统、I/O系统等。这部分需理解基本的逻辑门电路,熟悉指令系统,理解计算机运算过程。我推荐王道论坛的相关教材,它的讲解深入浅出,配合实际操作,有助于提升理解。
操作系统主要关注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等内容。理解多进程和线程的概念,掌握虚拟内存管理,理解磁盘调度算法,这些都是关键。动手实践如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也能帮助深化理论知识。
计算机网络涉及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等多个层次,TCP/IP五层模型要熟练掌握。重点关注TCP和UDP协议,以及HTTP、FTP等常用应用层协议的工作机制。《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的书籍详细且全面,非常适合自学。
学习过程中,切记不能死记硬背,要注重理解和运用。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找师兄师姐或者教师教,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深入学习。定期自我检测,凭做历年真题或模拟题来检查自有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