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统计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经济与管理学院统计学考研复习知识重点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统计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时,你很可能经常听见这样的建议,认为政治科目的复习无需过早,临考前背诵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或八套卷就足够了。确实有些人采取这种策略,在最后一个月才着手复习政治。然而,我认为我们不应轻易忽视任何一门课程,毕竟政治和英语的分数同等重要,分数线也一致。每一分都有其价值,并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为这可能的几十分付出努力。我个人是从七月中旬开始阅读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并同步完成1000题,我仅做了一遍。后续的重点转向了理解和构建知识框架。我不认同单纯死记硬背的方法,我更倾向于在理解每个知识点后,在脑海中构建一个系统的框架,形成一种直观的认知模式,这样记忆会更为深刻。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基础的稳固至关重要,我在暑假前夕大致通读了一遍教材,主要侧重于理解例题和部分课后习题,同时持续跟随老师的指导。进入九月,我开始接触真题,每天交替进行真题演练和错误修正,另一天则专心二刷全书,至十月中期告一段落。接下来的两个月,我全力投入模拟题的练习,期间再次重温全书,并将全书、错题集(我的错题集更偏向记录解题策略,如常数C的相关陷阱等)以及教材(如果携带不便,可以在寝室查找,特别是线性代数中一些定理的证明,尽管考试不一定涉及,但有助于深入理解和记忆)随时备在手边。对于每道题目,我都尝试找出多种解法,将类似的题目整理在同一页面,从而归纳出通用的解题模式。
考研英语方面:
历年真题:英语历年真题是王道,我从1998到2019的英语都做了两遍,英语只做阅读理解就可以,每篇阅读理解都要吃透,多读,弄懂长难句和词汇,短语,这些是必须的。在这里必须说一下,张剑的黄皮书对历年真题的讲解很透彻,长难句和单词都有,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清晰。我有一个小笔记本,专门记录自己不会和重点的单词以及长难句,还有很难得阅读理解,每天早上读一遍。其实有很多辅导机构会整理一些,但我还是觉得只有自己整理出来的东西才能印象更深,掌握的更透彻。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理解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的核心。你需掌握供求理论,了解价格如何凭市场机制决定,以及消费者如何在预算约束下最大化效用。生产者如何在成本和利润之间找到平衡,形成企业的决策模型。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都需深入学习和大量的案例分析来强化。
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运行规律,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关键指标。理解GDP、货币供应、财政政策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IS-LM模型、AD-AS模型来分析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这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要求。对开放经济下的国际收支、汇率变动等内容也需有深入理解。
除了理论知识,计算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样重要。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都需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例如使用边际分析法、弹性理论等。熟悉并能熟练运用Excel、R或Python等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建模,是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阅读和理解经济文献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力。我会定期阅读《美国经济评论》、《计量经济学杂志》等权威期刊,尝试理解和批判性思考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这对提高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非常有益。
我建议大家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公式和理论,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凭做题和模拟练习,不断巩固和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不同视角的碰撞会带来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