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研究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大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研究考研复习方法与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研究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这个我就不多说了,网上大神多得是,大家可以自行寻找,另外请考北京地区学校的小伙伴做好准备,因为听说北京关于政治判卷很严。不过说一下我个人考政治的阿Q心态,有的时候很多老师压不准大题,比如今年的肖四就不太给力,我背得最熟的根本没考,不过不要伤心,因为除了能把所有知识点全部背下来的超级学霸,大家基本上背的都是肖四和一些比较有名的辅导资料,所以别灰心,大部分人其实都是和你一样的,你不会,他们基本也差不多。。。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的复习投入最多,源于从小就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复习过程中,我逐渐感到其他科目的学习像是在受苦,而解数学题则成为一种乐趣。如果时间允许,我推荐首先阅读教材。我尝试过粗略浏览,但发现自己难以集中注意力,于是转向使用复习全书,并在遇到困惑时回头查阅教材。初次研读进度较慢,每天仅能完成十几页。我还购买了660题,尽管只是选择和填空,但我发现解答起来相当吃力,这让我备受挫败,最终选择了放弃。第二次复习后,我意识到选择填空的重要性,于是再次拿起这本书,然而仍然进展困难。我只能借助答案,记录下我不熟悉的方法。很多题目都有相似之处,一旦掌握了方法,难度就降低了。接着,我挑战了400题,难度颇高。起初做模拟题,我首选400题,但它依然让我受挫。于是,我转向真实的试题,发现它们不仅简单,还有规律可循。通过不断做真题,整理错误,找出知识盲区,然后回到复习全书寻找答案。这样,400题对我来说也不再那么艰难了。最终,我在数学上的成绩还算满意。
考研英语方面:
暑假期间我启动了英语阅读的学习,具体是从九十年代的历年试题开始的,具体年份已记不清。对于阅读部分,我会坚持做两遍!初次完成并不代表就能记住所有答案,再次重温时你会发现仍有新的收获。在真题中,我会标记出陌生词汇,并不断复习,直至熟记于心。暑期结束后,即9月至11月间,我专注于两大任务:一是精译过去五年内的二十篇阅读,以此提升处理复杂句子的能力,强化英语基础;二是分析题目,尤其是张剑编著的书籍对我很有帮助,它对细节题、主题题、词汇推断题等各类题型提供了解答策略,我需要深入理解和消化,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还要揣摩干扰项的特点,这只能通过反复练习来领悟,以使自己的思路与命题人的意图相契合。关于写作,构建一份个性化的万能模板至关重要,原创性是关键(切勿直接抄袭)。不用担心模板问题导致得分低,因为在考试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会预先准备。如果时间紧迫,完形填空或翻译可选择性放弃一项。完形填空即使不读全文,仅凭直觉选同一选项也能拿到大约三分。实际上,英语过线并不难,只要用心对待大小作文,分数自然不会低。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动力学A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电磁场的基本性质、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的传播以及电磁力的作用等。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理解至关重要,它是整个电动力学的基础,包含了电场、磁场、电荷密度和电流密度之间的基本关系。凭数学解析和物理直观相结合的方式,我反复推导并应用这些方程,以此加深理解和记忆。
电磁波的传播和干涉、衍射现象是另一个重要部分。这部分需掌握波动方程,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特性,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天线理论和无线通信等。电磁力的学习,特别是洛伦兹力公式,我明白了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规律,这对理解天体间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比“记忆”更重要。电动力学A的概念抽象且深奥,单纯的记忆难以达到深度理解。我会尽量将每个概念与实际现象联系起来,凭做实验或者模拟来深化理解。大量的习题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帮助我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还利用在线资源,如Coursera或MIT OpenCourseWare等平台,寻找额外的讲解和例题,这样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们一起思考和解答问题,这既是一种思维碰撞,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