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地球物理学考研复习注意事项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约在10月份我才着手准备政治,起步较迟,因此我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在这个科目上。我在政治上的分数并不突出,可能对其他人来说参考价值有限。不过,我要强调的是,政治并没有人们通常想象中的那样困难。初期我做了肖秀荣的1000题,初次尝试时,几乎每三题就错两题。但随着反复练习,你会逐渐掌握解题的窍门。千万不能轻易放弃!对于主观题,我主要背诵了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考试前我感到极度紧张,甚至出现失眠,但看到试卷后发现主观题其实并不刁钻。如果目标是取得高分,建议查阅其他备考经验帖。此外,风中劲草的第一本摘要了重点,对我有所助益;第二本是练习册,第三本则是答案集(我个人没怎么练习,不做过多评价)。至于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我没能全部背完,但选择题部分确实有所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我早早地就开始涉猎数学书籍,不过阅读进度并不迅速,大约是从七月份才真正系统性地研读。我采取了一种方法,每读完一章,就配套完成那一章的所有习题,对于错误的部分,我会用标记圈出,并将它们整理进专门的错题集里。我使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笔,蓝色用来抄写题目,黑色记录答案,而红色则用来标注关键知识点和注意事项。整理错题时,我不再重复抄写同类问题,而是挑选一两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这样既能避免疲劳,又能在回顾时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在暑期期间,我会边学习边记忆重要的公式和定理。暑假结束后,我进入了强化训练阶段,开始做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包括17年的五套超越题,张宇的8+4和400题中的5套,以及李永乐的6+2,从2004年至20年间的真实试卷,我每天都坚持做一套。到了十一月中旬,我与一位同伴约定每周完成一定数量的套题,尽管我们的交流仅限于网络,但这对我产生了很大的鞭策作用,想偷懒时就会想起彼此的约定。每做完一套题,我都会至少回顾两遍,深入分析每种题型,因为之前只顾着做题的乐趣,结果到了真正的考场却无法辨认出来。实际上,有些大题在模拟卷中已经出现过,我都一一记录下来,在考试前再次复习,以加深印象。这种方法的效果非常显著。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经验:背单词。从七月份一直背到十二月底。每天都看单词。然后做阅读。我基本上把张剑英语阅读那套书都做完了。然后把生词画出来,结合考纲单词背诵。个人感觉,英语就是这样。一开始做很容易错,做到大概80篇左右的时候,感觉突然就来了。做完的阅读,我都是回头看一遍文章结构,是总分总结构,还是先抑后扬等等。把文章的写作手法总结总结对考研答题很有用。然后单词背熟了,阅读ok了,完形填空基本上没问题。另外作文还是多背背范文。滚瓜烂熟背个30篇左右就行。到时候肯定下笔如有神。可能对于英语的复习是我最有经验的地方,毕竟我没有去做太多的题,甚至20年的真题都没有做完一遍。相比付出的努力,最后取得的算是不错的成绩。
考研专业课方面:
掌握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地球物理学的基础包括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如牛顿力学、电磁学、热力学等,这些理论构成了地球物理学的骨架。需深刻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基本定律,例如如何应用重力场解析地球的质量分布,或者怎样利用地震波研究地壳的结构。流体力学和统计力学的知识也对理解和解释地球的大气、海洋和地壳运动有重要影响。
地球物理学强调实践能力。实验和数据分析技能是必不可少的。经常需处理地震数据、重力数据或磁力数据,凭这些数据反演地球的物理特性。这就需熟悉相关软件的使用,比如Seismic Unix、GMT等,并懂得如何进行数据预处理、滤波、成像等步骤。实地考察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凭对实地岩石、地貌的观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
再者,理论联系实际是关键。地球物理学的应用广泛,如地震预测、矿产资源勘查、环境地球物理学等。要学会将所学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凭地球物理方法寻找油气藏,或者分析地震活动模式来预警。这种跨学科的综合思考能力是在地球物理学中必须培养的。
持续学习和科研训练同样重要。地球物理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涌现。阅读最新的学术论文,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都帮助保持对最新动态的了解,提升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