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生物学与地层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古生物学与地层学考研备考技巧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生物学与地层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早期不必过于专注于政治学习,利用空余时间阅读书籍就足够了。关键在于后期的集中复习,那时仔细研读重要章节的讲义会带来显著效果。大约在11月底,肖八试卷发布,完成它后,我会针对自己常犯错误的知识点进行回顾。12月9日,肖四问世,我便开始每天下午背诵半套大题,总共持续了8天。有的同学选择连续两天全天背诵,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学习习惯。四套卷全部背完后,我又抽出两天时间进行了重温。考前一天的下午和晚上,我再次梳理了肖四的大题以及肖八的选择题,还有肖的时政选择题(我没有购买单独的时政手册,而是用了同学的书,只打印了选择题部分)。幸运的是,考试中遇到了一道时政的原题。
考研数学方面:
我的复习过程是先把课本看了一遍课后习题做了一遍,先把最基础的知识点掌握了,看完大概是五月底了,然后开始看复习全书,我买的是李永乐王式安的那一版,看全书时不能看完题目立刻看解答,你需要准备一张纸把解答遮住,先自己思考,争取自己把题目给解决了,这个思考过程很重要的。接下来的一个月数学一直做的全书(线代部分没有做)和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讲义。大概八月底看完了全书和线代讲义。然后跟着老师上强化课程,在知识体系和解题技巧上有了比较大的突破。然后就大概是九月下旬了,我又把全书看了一遍,这点非常重要,全书上面的题目很经典,得好好体会。最后两个月我就是以真题为主做了少量的模拟题(推荐张宇的)。不得不说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和最后考试的题目有好多的相似之处,一定要好好做,我做了两遍,大多数都是按着考试时间来做的,寻找考试的感觉,不至于到最后考试时太慌乱。我数学考了一百三,自己还是挺满意的。
考研英语方面:
每日坚持学习100个词汇,清晨学习,午间重温,夜晚默写,次日早晨再次回顾,这样的循环我重复了整整五轮。推荐采用联想记忆法,以及朱伟的《恋恋有词》这本书,它们都强调联想记忆。考试时总会遇到陌生词汇,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测含义的能力至关重要,这能帮助你大致理解语句的意思,非常实用。对于真题,务必进行演练。不过,我个人主张在全面掌握知识点后再动手,这样既能模拟实际考试,又能检验哪些内容还需巩固。依据个人时间规划,可选择每日一套或者隔日一套,完成后仔细核对答案,深究错误,找出提升空间。如果可能,在考前尽量多做几遍。进入十一月至十二月,我才着手准备英语写作,主要参考《王江涛考研英语作文》,大作文与小作文分别背诵大约10篇,并积累了一些单词和句子模式,进而制定了几个英语模板,方便考场上的直接应用。在十二月期间,我还购买了一些英语作文的考前预测资料,发现也很有价值,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多加阅读。至于新题型部分,由于每年的题目形式可能不同,可能是七选五、是非判断、匹配或小标题等,每种都有相应的解题策略,无需特别强化训练,只需基于真题进行实践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综合地质学是一门涵盖了地质学各个领域的学科,包括岩石学、矿物学、地层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等。对这个科目,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比如,你需清楚地知道每种岩石类型的特点、成因,以及它们在地壳演化中的角色;对矿物,要了解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层学则需理解年代顺序和地层层序律;古生物学中,熟悉常见化石种类及其生物地层意义;构造地质学则涉及地质构造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尽可能多地参与实地考察,观察真实的地质现象,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例如,凭实地观察不同岩石的露头,更好地理解岩石的形成环境和结构特征;在地质剖面中识别地层,能加深对地层学的理解。
再者,做题和复习同样重要。凭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你了解考试的题型和难度,也能检验自有的学习进度。每次做完题目后,都要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查漏补缺,这样不断提升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也十分关键。尝试将所学的内容按照地质历史的时间线或者地质过程的逻辑顺序进行整理,形成一张思维导图,这有助于你在考试时快速回忆起相关知识点。
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好的作息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复杂的地质问题,要有耐心去探究,遇到困难也不必焦虑,自己,坚持下去,你一定能够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