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山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中山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从九月起,我就开始了复习工作,每天坚持投入三个小时研读政治,主要使用的是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每学习一个章节就会配套完成相应的习题(即肖秀荣1000题),这个过程耗时颇多。十一月,风中劲草出版,几乎成了每个人的必备资料。在阅读了风中劲草后,我理解了为何有些人会选择忽略精讲精练,因为它确实足以应对选择题,但对于初次备考的人来说,这种方法可能不够稳妥。因此,我还是按照自己的计划,稳步地推进复习,毕竟我已经将那本厚厚的精讲精练通读了一遍,不愿半途而废。1000题也大致重做了三次,以此巩固知识要点。做完这些,我觉得专心研读风中劲草就足够了。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我用了十天的时间来背诵政治,选择了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和蒋中挺的五套卷,尽管有些内容重叠,但这些已经足够应对大部分的大题目了!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题目比较难,有点像张宇的卷子。复习初期重要的是基础,全书上的每个方法,题目都要尽全力掌握。我看的是张宇的高数,和李永乐的现代,还有李永乐的全书。他们的书各有所长,我把李的全书看了俩遍,张宇的高数看了三遍以上,还有李的现代也看了三遍以上。之后10月份开始做4套真题,每套试卷做的分数基本上130以上。然后开始张宇八套,和李的6+2,这些比较难,不必按3小时来做,有些题目也不必死抠,实在不会就看答案。这时候也每天抽一定时间看全书。然后又做了张宇的最后4套,还是很难,但是今年的考题也这水平。然后就是剩下的真题,而且每套2小时就做完了,因为好多题目已经再全书上做过,分数不是很客观。这时候就看看错题和笔记。然后考试。考试坐到大题就蒙了。好多不会的。所以避免失误很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从八月末起,我开始了英语一的阅读练习,每日投入2至3篇文章,完成之后会对比解析以理解文意,并摘录生词。这样的过程一直持续到十月份,我才终于完成了所有英语一的阅读题目。接着,我转向英语二的阅读部分,由于其题目数量有限,所以我调整为每天两篇,同样遵循解题、核对答案、理解文章、记忆词汇的步骤。错误多并不必过于担忧,关键是要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偶尔会出现一些难以确定答案的题目,不同参考资料可能会给出A或B两种答案,但这类情况非常少见,无需过多纠结。我大约对英语二的真题进行了三次刷题,第三次时模拟考试时间限制,使用答题卡来完整做一套试卷。词汇积累至关重要,但每个人记忆单词的方式各异。我发现使用单词书对我效果一般,于是选择了网上下载的一份无序的单词列表,只有英文单词和中文释义。在遮挡中文释义的情况下浏览单词,标记出“不太熟悉”和“完全陌生”的,然后重点复习这些部分。随着词汇量的增加,阅读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运筹学是运用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来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网络流等多种理论。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运筹学模型。这需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和逻辑思维能力。我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凭做案例分析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比如模拟物流调度、资源分配等问题,凭建立模型并求解,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
管理信息系统则是研究信息在管理系统中的收集、处理、存储和传播的科学。它不仅涉及计算机技术,还包括组织行为、决策理论等管理学知识。对这一部分,我认为理解和应用系统思想至关重要。你需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能够从数据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业务流程。编程语言如SQL和Python的基础也非常重要,它们能帮助你更好地处理和分析数据。我建议大家凭实战项目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比如参与数据分析竞赛或者完成一个小型的信息系统设计。
理解和掌握这两门课程的关键在于不断实践和反思。我会定期做一些相关的习题和模拟试题,这不仅检验我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能我在实践中找到自有的不足。阅读相关论文和最新研究成果也是必不可少的,这能帮助我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并提升我的研究能力。
我想强调,无论是在运筹学还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中,团队合作都是非常有益的。凭与同学讨论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碰撞出新的思路。所以,不要害怕求助于他人,也不要吝啬见解,共享和交流会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