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央民大历史文化学院博物馆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9月10日-11月5日:第二遍重复上一步的内容,看大纲,做1000题,纠错回大纲标注。注意第二遍的时候你可以把答案写在1000题上了,然后看1000题后面的答案,把错的以及你觉得好的题的解析在题目边上标注下,要知道为什么错,举一反三。11月6日-考研结束:刷完了两编大纲和1000题,这时候会出现一本震撼人心的资料出现—风中劲草,条理清晰,标注分明,重点突出,考研资料中的扛鼎之作。所以,你一定要把这本书当做是你考研政治的制胜法宝,一个字一个字的看,15天一本书,到考研结束加起来看了三遍。马原毛中特部分你可以多看几遍,四遍五遍无上限。此外,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也出来了,买来利用空余时间看两遍。12月15日-考研结束:各种模拟预测题纷纷登场,这里首推肖秀荣的《8套卷》和《4套卷》,基本是人手一套,不要迟疑,买来赶紧把客观题做了,按照之前的流程对待客观题。4套卷就是专门为了主观题准备的,如果你不想留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政治上,那就建议你只背诵4套卷的主观题。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基础知识相对扎实,四级考试结束后,我用了六个月的时间专注于听力训练,如BBC、VOA和The Economist等资源,期间并未刻意练习阅读和写作,但这段时间里,我的听力和阅读能力都有显著提升。尽管研究生入学考试不包含听力部分,但我深信听力在语言学习中至关重要。置身于语言环境中对于外语学习极为关键,而听力训练正好提供了这样的输入。通过不断地听、暂停、记录,以及反复理解新材料,不仅听力会进步,思维方式也会逐渐适应外语。例如,完成一次一分钟的听写练习,可能需要多次播放、暂停,记下内容,查阅不懂的地方,学习新词汇和表达,并模仿音频朗读,这一系列步骤涵盖了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不过确实耗时颇多,根据个人水平不同,可能需要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我认为投入的这些时间是非常有价值的。说到参考书,我想黄皮书应该是大家首选的。我个人使用黄皮书时,感觉效果平平,而丁晓钟的真题解析对我帮助很大,只是它在剖析文章整体结构上略显不足。总的来说,这本书帮助我找到了应对真题的正确节奏和策略。
考研专业课方面:
文博综合涵盖了文物学、博物馆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知识面广且深度不一,这就要求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好的整合能力。在文物学方面,你需了解文物的分类、鉴定、保护等基础知识,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文物案例,如殷墟甲骨文、秦始皇兵马俑等,这些都是常考点。对博物馆学,理解和掌握博物馆的功能、策展理念、藏品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至关重要。历史学部分则需你对中国古代史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尤其是与文物、博物馆发展密切相关的时期。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先构建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逐步填充细节。例如,将文物学、博物馆学和历史学三个部分分别建立框架,再细分到各个知识点。多做笔记,整理出自有的重点卡片,这有助于记忆和复习。定期进行模拟测试,检验学习效果,也能帮助你在真实考试中更好地把握时间。
阅读经典教材是基础,但仅靠书本是不够的。我强烈推荐订阅一些博物馆学的学术期刊,如《中国博物馆》等,从中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实践案例。积极参与网络论坛或考研群,与其他考生交流心得,共享资源,也是非常有益的。
实践是理论的最好验证。可能的话,参观各类博物馆,观察其展示设计,思考如何应用到学习中,会加深对博物馆学的理解。对历史学部分,尝试凭读原著、看纪录片等方式,将历史事件与实物相结合,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