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上交大中英国际低碳学院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备考注意事项与经验

上海交通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做政治习题,记政治知识点。因为这只是考研开始第一天3月14号我定的计划,后来很多时候日期发生了变化,但这里只是告诉大家一个制定计划的方法,就是:先算出从考研开始到结束这一总时间笼统的计划,然后当处在这个月份中时再细细拟定每周、每天的计划,我有时候会细到算出每小时应该看的页数,或者看一页应该花的分钟数。时间安排因人而异。另外比较推荐的是准备一个小的记事本,把每天的计划都写下来,完成一项就划去一项,当天的任务都完成后,看着刷刷的几排横线特别有成就感。我每天的计划基本上都写在了一个小本上,无奈考完研就不见踪影,这直接造成了后半年的具体计划无法回忆起来。总之大家掌握好制定计划的方式就行了。
考研数学方面:
近年来,考研数学更侧重于广泛的知识面而非深度,这意味着试题可能不会过于繁杂技巧性,而是涉及更多的概念和定理。因此,扎实的基础至关重要。复习全书在数学备考中的地位就如同真题对于英语复习那样必不可少。我曾经精读并完成了三本复习全书,将重心完全放在它们上面,反复研习了三次,确保彻底理解。到了实际做真题的时候,我基本上可以在两小时内完成。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文水平不高,四级考试仅得了460分,还考了两次(尴尬)。首次备考研究生时,我是从三月启动的。起初,我专注于背单词,用了本绿色封面的单词书,共有50个单元。初期阶段,我每天啃一个单元,从早上8点到12点,投入的时间挺多(我采用的是艾宾浩斯记忆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一查)。完成第一轮单词复习后,我便着手做历年真题,从2004年起逐年往后做,每天只处理一篇阅读理解,且必须精读。我相信唯有深入研读才能提升能力。精读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我习惯于做完题目核对答案后,将所有陌生词汇摘录下来并学习(不仅要求记住含义,还要了解其词性和用法)。接下来我会进行全文翻译,逐句用笔在纸上写下译文。刚开始尝试翻译时,我感到非常艰难,自己的译文连自己都不满意,但不可否认,正是这种挑战促使进步。最初,我的词汇量可能只有三千左右,但在完成了2004年至2015年的真题翻译后,我的词汇量已接近一万,临近考试时更是超过了一万。完成一轮真题翻译后,应再次回归真题练习,别误以为做过一次就记住了答案,认为无意义。实则不然,初次不明白的单词或句子,在多次练习中仍可能困惑你,甚至第三次也可能如此。因此,真题需要反复操练,至少要做两遍。关于写作部分,如果英语高手只需在考前构思几点思路,但对于普通考生来说,务必背诵作文,大小作文都需要,每种至少背10篇。虽然每年的作文题目看似迥异,但实际上它们的本质是相似的。因此,真题中的作文极其有价值,特别是教育部每年公布的范文,必须要学习!这些就是阅卷老师欣赏的文章,你应该按照这种方式去写作。了解对手,方能百战不殆。我从十月中旬开始背作文,二十篇范文的经典句子反反复复背了三四遍,虽未能倒背如流,但也能自如地运用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化学是基础。理解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行为、转化和去除机制,如酸雨形成、重金属污染等,是这一部分的重点。需扎实地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并能将其应用到环境污染的实际问题中去。
环境生物学主要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角色,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恢复,都是常考点。建议大家凭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应用。
再者,环境工程部分涉及到水处理技术、空气质量控制等实际操作知识。熟悉各类处理工艺的工作原理,比如活性污泥法、反渗透膜技术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工艺设计,这是对考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考察。
环境政策法规也是重要的一环。要关注国内外环保法规的变化,理解其背后的意图和影响,学会用法律视角分析环境问题。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并重。理论知识需深入理解,灵活运用;对数据、公式和法规等内容,则需强化记忆。多做真题,模拟实战,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我还建议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如实验操作或实习,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加深了理解,也锻炼了实践技能。
复习过程中,保持好的心态也很关键。面对复杂的知识点,要有耐心,一步步来,不必急于求成。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