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东南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在暑期期间,我开始研读政治的精简版教材,并初次尝试了一千题的练习,这个过程持续到九月。接着,在十月进行了第二轮的一千题复习。到了十一月,我专注于回顾错误题目,同时记忆肖八的内容。进入十二月,我转为背诵肖四并关注时事政治。我没有做其他如任五的练习册,而是听从一些前辈的建议购买了风中劲草,打算九月开始背诵,但发现其体系与我之前的学习资料不符,最终未能使用。这让我认识到,挑选符合自己学习风格的教学辅助材料至关重要。
考研数学方面:
从五月初到八月底,我大约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每次读完一章,都会亲自去证明其中的所有定理,独立完成笔记,不解开答案自我解答例题,并且在完成课后习题后核对答案。对于那些未能解答、记忆模糊或不熟练的题目,我会用特定的记号标注出来,以便后续的复习。这样的过程大致足以巩固基础知识。由于觉得现在做模拟试卷还太早,我又重新研读了18讲、线性代数辅导书以及概率论的9讲,并再次回顾了历年真题,尤其是那些上次未解出的题目,我给予了特别的关注。然而,有些难题即使这次重做,我还是无法解决,所以我将它们作为重点来攻克。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单词在整个考研过程当中都不能停啊,从一开始背诵就不准停下,直到考研前一天为止。这时候大概是四五月份,花些时间将语法补起来,虽然有很多学长说语法不重要,不用专门复习,但是我想说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你最好还是尽快复习一下语法,复习语法可是长难句的基础呀。在对考研要求单词有个大致印象后,接下来重点任务就是攻克英语阅读。阅读分为三部分,PartA、B、C。A部分就是常规大阅读(4篇文章,每篇文章5题,每题2分,共40分),B部分俗称新题型,C部分就是英译汉,B、C部分都是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阅读是英语的重头戏,总共60分,英语的成败几乎就在于阅读的成败,而A部分又是阅读的难点和重点,对于PartA部分阅读一定要多去研读真题,反复揣摩出题人的用意,考研阅读和四六级阅读的思路不一样,四六级阅读做得好,考研阅读未必能做好。要想考研英语拿高分,大阅读这里绝对不能丢太多分,20个题错误控制在5个以内较理想,最好3个以内,当然越少越好。我买的是上海交大编的《考研英语-历年真题》,暑假后期和9月就是重点做英语真题阅读,用铅笔写答案或者别在试卷上写答案,以后还可以继续做。第二遍第三遍做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之前对的题目可能还会错,错的题目可能还是会错,做好心理准备,慢慢把真题,尤其是错题吃透,相信量变终究引发质变。同时做阅读要控制时间,否则考研时你很可能不能完卷,建议平时模拟时,一次做完四篇阅读,时间控制在70分钟以内。前期对英语要足够重视,每年很多人都过不了英语单科线。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热力学、统计力学、电化学、动力学和表面化学五个部分。热力学是理解物质性质变化的基础,特别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理解至关重要;统计力学则是连接微观粒子行为与宏观现象的桥梁,对理解和预测复杂系统的性质很有帮助;电化学主要涉及电解质溶液、电池和腐蚀等问题,这部分需对电势和电动势有深入理解;动力学关注的是化学反应速率和机理,掌握Arrhenius方程和过渡态理论是关键;表面化学则涉及到吸附、催化等实际应用,理解吉布斯自由能和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是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强调理解和应用,非死记硬背。对每个概念,我会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比如凭实例或类比,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做大量的习题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方式,尤其是那些需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的问题,检验我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难点如热力学函数、统计力学分布函数等,我会反复推导并画出图形来辅助理解。在电化学中,理解Nernst方程的应用和计算,以及如何利用能斯特方程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至于动力学,要熟练掌握各种速率常数的测定方法和动力学方程的建立。在表面化学的学习上,理解吸附过程和吸附等温线是核心。
我还建议大家参加讨论组或者找到研友一起学习,互相讨论问题,这样既能提升自有的思维能力,也能增强学习的乐趣。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