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古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考古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在重返校园后才开始涉猎政治学习的,如果觉得起步偏晚,提早一个月也无妨,但不必过早,因为这门学科需要巧妙的理解。我的主要参考资料是肖秀荣的系列书籍,几乎购买了他的全部作品。在9月至10月期间,我会利用上午的一段时间专心于政治学习,阅读一章精讲精练,然后完成对应的1000题,这样的循环大约持续一个月(1000题使用铅笔答题,以便日后多次复习)。接下来是第二轮,但我改变了顺序,先做1000题,再回顾精讲精练内容。到了10月和11月,进行第二轮学习时,你可能会发现初次学习的内容记忆模糊。不过别灰心,由于知识点繁杂,需要通过不断刷题来加深印象。每次做错的题目务必查阅原文,结合解析理解错误原因,一些错误会反复出现,记得做好标注。10月左右会有政治大纲解析和风中劲草出版,我认为前者是值得购买的,尽管我在第二轮仍然使用精讲精练做笔记,但大纲解析中会列出每年的变动,这些都是重要考点,可能会出现在选择题中,所以在做模拟试题时,遇到精讲精练中未提及的部分,需查阅大纲解析。我还购买了风中劲草,但由于时间紧张,未能深入阅读,这本书更像是精讲精练的浓缩版,适合时间紧迫的学生参考。我的政治复习全程仅进行了这两轮。11月起,我不再通读精讲精练,但继续刷1000题,遇到错题依然查阅并标记,1000题我大概重做了4至5次,这对巩固基础知识和提升解题直觉很有帮助。此外,过去十年的选择题真题也要反复研读,以了解考研的实际难度和风格。11月,肖秀荣的8套卷面世,选择题要认真对待,反复练习,主观题则做到熟悉。12月,肖四发布,处理方法相同,但此时要开始背诵大题。我只背诵了肖四的所有大题,逐字逐句地背了5到6遍,考试时只需稍加结合材料即可,我认为这样已经足够应对大题部分。至于形势与政策,除了购买肖秀荣的小册子,还要密切关注他的最新指导,最后阶段我购买了市场上能找到的各种模拟题,仅用于练习选择题,因为不同老师的侧重点各异,多做些准备总是有益的。
考研英语方面:
持续不断地积累词汇,我选择的是绿色封面的单词书,其依据是人类的记忆规律,具体详情可以自行百度查询。这本词书相当厚重,所以毅力至关重要,必须每天都投入时间来背单词。背诵时应采取快速浏览的方式,避免在一个单词上耗费过多的时间。此外,还有一些实用的背单词应用软件,如扇贝单词,利用等待就餐的空隙就能翻阅一下。对于英语学习资料,我推荐张剑的黄色系列书籍,暑假期间可以从阅读部分开始,先完成其中的150篇练习,觉得适应后就可以转战英语真题的阅读部分。至于作文,我选择了在临近考试时背诵王江涛的书,不过最好是能在考前亲自动笔撰写几篇文章,否则真正考试时可能会感到无从下笔。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考古学的历史部分,需对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考古发现及其背景有深入理解。从埃及的金字塔到中国的殷墟,从欧洲的青铜时代到美洲的玛雅文明,这些都需凭阅读大量文献,构建起一个全面的时间线和空间框架。了解各个时期的特色文化和技术水平,帮助理解和分析考古遗物。
科技在考古中的应用是考试的重点之一。现代考古不再仅仅是挖掘和辨认遗物,是利用放射性碳测年、DNA分析、遥感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进行科学的遗址保护和研究。这部分需有一定的理科基础,理解并掌握这些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式。
再者,理论与方法论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考古学不仅仅是事实的堆积,更是一种解释过去的方式。比如过程考古学、后过程考古学、物质文化研究等理论,要求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考,能对考古现象提出自有的见解。
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也是重要的考核点。参加实地考察,动手处理文物,撰写研究报告,这些都是考古学综合中可能涉及的实际问题。除了课堂学习,积极参与实习项目,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也是非常关键的。
学习考古学综合,需广泛阅读,深度思考,不断实践。我建议定期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读新的考古发现。保持对新知的好奇心,关注考古界的最新动态,这样能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