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心理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山心理学系心理学考研复习知识重点与经验

中山大学心理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从9月10日至11月5日:再次执行先前的任务,阅读大纲并完成1000题,针对错误回归大纲作标记。此轮次,可在1000题上直接写下答案,随后查阅正确答案,并对错误及有价值的题目解析在旁边注解,理解错误原因,做到触类旁通。11月6日至考试当天:两度精读大纲和做完1000题后,会出现一本备受推崇的参考资料——风中劲草。它条理分明,重点突出,无疑是考研政治的必备宝典。因此,你需要逐字逐句地研读,计划15天内完成一遍,直至考试,总共读三遍。对于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毛泽东思想概论这两部分,可酌情多读,次数不限于四至五遍。同时,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出版后,尽量找空闲时间阅读两遍。12月15日至考试:各类模拟预测题将陆续发布,首推肖秀荣的《8套卷》和《4套卷》,几乎每位考生都会入手。毫不犹豫地购买,迅速完成选择题部分,遵循之前的方法处理。《4套卷》专为主观题设计,如果不想在政治科目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建议仅背诵其主观题部分。
考研数学方面:
我大一的时候学的高数就是用的自己学校出的,虽然不是很权威但也基本没有错误,用起来感觉比同济的舒服,毕竟自己以前用过,轻车熟路。我复习的时候有个特点就是先看书后做题,包括政治也是这样,习惯而已。当高数上下册看完后就开始做陈文灯的复习指南,每章的前半部分还是基础知识总结,顺着复习,相当于二遍吧,那段时间都是做复习指南,好像做完花了好长时间。做完以后就又复习了一遍课本,整理一下脉络。然后拿真题试试火,我数学一般都是上午学,因为考研数学是上午考,我抽出上午两个小时做一套真题,找张A4纸把答案写纸上,因为我不爱在书上画,做完后对答案,把自己错的在答案的题号上画记号。别在真题上画,那样下次做的时候会特别注意的。因为你考研做题时也是不经意间的错误。其实这些细节无关重要,只是考研时有些神经质了都,细节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一套真题做完,对一下答案,再研究一下错误的原因,一上午也就没了。第一次做真题时感觉很简单,但是就是得不到高分,一是因为真题很多题在复习指南中都见过了,对于现在的你已经不是新题目了。二是因为你的状态很放松。做了10年的真题以后我就又开始下一轮的复习,又把教材看了一遍,陈文灯的书翻一遍,这次就比第一次简略了点,毕竟有些你已经很熟了。做题时不会的知识点就喜欢翻书,把相关的知识点都看一遍。有的时候题目很简单,老师一提点你就懂了,而且记忆深刻。我觉得比看答案好的多。因为考研志在必得,所以我不给自己任何偷懒的机会。最后冲刺的时候基本看不进去了,就拿老师给总结冲刺资料翻翻,不想做,只看他划重点的题,嘿嘿。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这种语言类学科可能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喜欢背单词,尤其是那种拿着本单词书死记硬背。当然,单词是绝对绝对需要重视的,我习惯于在做阅读时认识单词,做完每一片阅读,一定要从头到尾的把它大体翻译明白,多做一些阅读会发现一些单词的出镜率还是十分高的。其次,我想说的是英语作文,不建议过早的准备英语作文,平时积累一些句子最好不过,但是如果没有那种坚持精神,诀窍就是在考研前一个礼拜,自己先预先编一片作文出来,一定要具有那种通用型,到时候在把主题词添加进去,适当做一些修改,使语句通畅即可。这种效率很高。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普通心理学,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这包括了认知、情绪、动机、发展、个体差异、社会心理等各个领域的基础理论。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这些都是常考点,需深入理解和记忆。
要重视实验设计和统计知识。普通心理学中涉及到许多实验研究,对实验设计的理解和数据分析的能力会直接影响答题质量。例如,了解实验的类型(如前后测设计、匹配组设计等),熟悉常用的统计检验(如t检验、ANOVA等)及其应用场景,这些都能帮助你在解答案例分析题时更有逻辑。
再者,实际应用能力也是考察的一部分。比如,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心理咨询、教育、管理等领域,这就需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复习过程中,尝试分析一些实际情境,思考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去解释或解决。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构建知识框架。每一章节结束后,我都习惯画出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定期做笔记,记录重要观点和例子,这有助于深化记忆。
多做真题和模拟题。凭做题,你了解考试的风格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每次做完题后,都要认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保持好的学习状态和心态。复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足够的休息,保持积极的心态,自己能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