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石大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方法与经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学习初期,主要的关注点应放在选择题的强化上。因为分析题的差异相对较小,所以在早期要大量阅读书籍并做题,不断巩固分散的知识点,以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我遵循的是主流的肖秀荣老师的指导,后期通过背诵8套卷和4套卷来增强分析题能力。在2017年,肖老师的4套卷几乎完全覆盖了考试内容,显示出其高参考价值。然而,2016年的情况则不同,可能只有一个问题相符,可能是因为命题组采取了防预测策略,增加了不确定性。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的政治试题越来越少单纯依赖记忆力,更多是以时事为基础的分析题,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死记硬背就能应对,需提前规划。
9月至10月是打基础的关键期,这个阶段主要是熟悉考研政治的整体框架,了解具体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比如,明确考研政治考察什么?它涵盖哪些部分?每个部分如何考核?怎样复习最有效?哪些是关键和困难的部分?需要多少时间去掌握?制定合适的策略和方向至关重要。推荐参考资料包括《考研大纲》和《肖秀荣.1000题》。
刚开始接触《考研大纲》可能会感到困惑,但要坚持读完。做选择题时不直接在书上标记,可先写在空白纸上,最后再整理到书上,肖老师建议重复三次。至于时间安排,因为我一直不太重视政治,所以我不会投入过多或黄金时段,通常会在午餐后,在宿舍阳台上边看大纲边做标注,大约一小时后会有些疲倦,正好用于午睡。晚上睡前,我会躺在床上做1000题,完成后就准备休息。这样每天大概花费两小时在政治学习上。
考研数学方面:
在过去的十五天里,我与数学的接触并不多,不过当然也需要保持手感。毕竟数学这门科目,一旦搁置就容易生疏。这段时间内,我重温了复习全书中的错题,并快速回顾了一次真题(结合个人整理的题型)。此外,我还购买了《最后冲刺超越135》,但由于时间紧迫,只完成了考前预测的部分。考试前一天晚上,我还是坚持做了数学练习,因为我明白政治和英语的目标仅仅是达标,要在分数上拉大差距很困难,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数学和专业课程上。
考研英语方面:
真题我刷了两遍以上,第一遍阅读完型都是一字一句翻译,不会的就查字典,当时就记了2个笔记本。第二天花点时间复习一下前一天的笔记。真题中的每一不认识的单词或者重要的单词都需要背下来,达到以后再见一眼就能想起来的状态。之后真题不够每天的练习了,我就又买了一些模拟题来练手,不过跟考研的思路不太一样,每次完型会错上7、8个,阅读也会达到四个以上,不要放在心上就好。我是每天保证会花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做英语题,其实不用每次都特别留时间学英语,我一般是学政治或者专业课累了,就开始做做英语减减压,相对来说读一些英语文章比专业课呀还是要省脑子的。不过每次做练习的时候,我都会计时,完型一般12-15分钟左右,阅读平均10分钟一篇吧,做完题之后马上修改是很重要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运筹学的核心在于运用最优化理论,包括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网络流、整数规划等。线性规划是最基础的部分,理解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关系,掌握单纯形法的解题步骤至关重要。我建议多做实例,将抽象的公式转化为具体的场景,这样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动态规划是运筹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关键是理解状态转移方程和最优性质。这个部分需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一旦掌握了,就能解决很多复杂问题。我会经常画出状态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再者,网络流问题如最大流最小割,虽然看起来复杂,但其实有很直观的物理意义。理解 Ford-Fulkerson 和 Edmonds-Karp 算法的工作原理,并凭实际案例进行练习,能有效提升解题速度。
至于整数规划,这是运筹学中难度较大的一部分,因它涉及到离散变量的选。理解并熟练运用 Branch and Bound 或 Cutting Plane 方法是关键,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求解,加深对这些算法的理解。
学习运筹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操作同样重要。使用像是 GAMS, CPLEX 这样的优化软件,或者 Python 的 PuLP 库,帮助更好地解决问题,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我一直坚信,团队讨论和互助学习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式。一起探讨难题,分享解题思路,这种互动会大大增强对运筹学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