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法律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交大法学院法律硕士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北京交通大学法律硕士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是从七月份开始准备的,使用的是肖秀荣的全套参考资料。 很多人建议政治从九月开始准备,我并不认同。如果你有良好的自制力和学习能力,一下手就能高效率学习,九月准备的确可以。但多数人恐怕做不到,尤其对于高中是理科同学的,政治理论晦涩难懂,及早准备无疑能增加胜算,也可缓解后期专业课带来的巨大压力。 七月到九月一直在啃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基本是看完一章之后做一下1000题中对应的部分。由于暑假在家学习,这个过程效率很低,因此耗时较长。一遍过后基本了解了政治的脉络,但是基本没什么印象。 十月出了肖秀荣《知识点提要》,较之上一本薄很多,内容更为精华。第一时间买下并开始精读此书,读了大概三遍左右,水平明显提高。十一月使用肖秀荣最新的《考点预测(背诵版)》,是小册子,先精读,再挑重点背诵,翻看不知多少遍。里边很多论述结合习总书记的讲话进行了时代化处理,很实用。 十二月,各种模拟题。肖秀荣的八套题、四套题,任汝芬的四套题,蒋中挺的五套题,全都买来参考。个人认为任汝芬的四套题不实用,和考研出题不是一个套路。肖的八套题和蒋的五套题我只做了选择题。这里边肖的四套题水平最高。另外,时事政治选择题,我认为靠模拟题里边的这些足够了,我单独买了一本时政,感觉用处不大。 我复习的教学楼一二层都是自习室,到考研前夕很多人都站在教室外边拿着肖《四套题》的答案狂背,剩下的就靠运气和积累了。政治从9月买书,一直没作为自己的重点,因为专业课浪费的时间太多。一般都放在效率不高的时候做做题,做了一本任汝芬2,考前背了20天20题。就上考场了,感觉老师挺给面子。对答案的时候客观题错了不少,所以说主观题老师挺给面子。总结一下:政治不能决定生死,要注重投入产出比,总分才是王道。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语基础较差,目前还没通过六级考试。早在大三上学期我就开始背单词了,起初是用一本厚厚的绿皮词汇书。但到了大三下学期,我转向了朱伟的《恋恋有词》,这本书相对薄一些,据我估算,一年间我至少翻阅了十几次。十一月时,当我感到焦虑不安,手里拿着这本书,心中便有了安慰,仿佛它证明了我这一年的确在努力学习,这种心理效应不容忽视。
对于处理长难句和阅读理解,我参考了张剑和何凯文的资料。最初,我以张剑的97-06年真题作为练习,坚持每天都抽出一段时间来背诵,虽然有时无法完全记住,但我尽力而为,这样的方法确实让我感觉英语水平有所提高。
至于作文,我在考研帮中挑选了一些我认为精彩的句子,形成了自己的模板。由于深知英语是我的弱项,我在考试前专门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训练英语书写,既为了争取分数,也为了减轻考场上的紧张感。考试时,我先打草稿,然后再工整地抄写在试卷上,我想这部分整洁的卷面可能给我加了不少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法硕联考专业基础主要考察的是法学基础知识,包括刑法、民法、宪法、行政法等。这部分的内容繁多且细节丰富,需有扎实的记忆力和理解力。我的建议是,首先要理清各科的基本框架,把握住每一科的核心概念和原则,凭做题来巩固记忆,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应用。刑法重在理解犯罪构成要件和刑事责任,民法则需关注物权、债权、人格权等内容,宪法要理解国家机构的设置和公民权利,行政法则要关注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配合适量的习题练习,能够帮助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法硕联考综合则涵盖了英语、政治等多方面内容。英语部分,词汇是基础,阅读理解是关键,我建议每天都要背单词,坚持做一些高质量的阅读题目,提高语感和理解能力。对政治,理解记忆并重,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内容,要注重理解其内在逻辑,凭绘制思维导图来辅助记忆。
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历年真题的价值不可忽视。它们不仅能了解考试的风格和难度,还能帮助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每次做完一套题,我都认真分析错误,找出知识盲点,针对性地复习。
好的心态也是成功的关键。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压力会伴随着整个过程。我建议找到适合自有的放松方式,定期进行自我调整,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自己一定克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