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大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学院材料与化工考研复习方法与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因为自己是理科生,害怕政治拉分,所以我的政治学习开始的比较早,学习资料呢是肖秀荣的,根据一些,真实的考试的反馈情况来看,肖秀荣的政治还是比较有权威性,而且押题以及考试的风格,把握比较准,从我考研备战的过程中,我有一些经验,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政治考研不用太早的复习,我认为十月份以后复习也来得及,而且政治最后的一个考试一般是以时事结合这一些政治知识点进行考察,所以说政治后期复习非常重要,而且效率也是非常的高,我基本上都是跟着肖秀荣一直走下来。大纲出来后,《风中劲草》也出版了(别的资料应该也差不多,自己看着买吧)。刷过几遍1000题之后你再来看这个会感觉很顺。不用逐字逐句背,重要的地方可以稍微背一背,看个一两遍,继续?把重要的知识点记到WORD里。
考研数学方面:
张宇的36讲我已经仔细研读了两次,1000题也用心地实践了两遍。在做题过程中,避免直接查看答案,而是将第一次未能解答的问题做好标记,之后反复练习,直至能独立解出。整个十二月,我都沉浸在真题的世界里,从2005年至20年的题目,每天一套,完成后核对答案,同时记录并分析错误。如果之前的准备工作扎实,通常能在2到2.5小时内完成每套试题,因此基础阶段的工作确实至关重要。接着,我会用一天的时间复习之前做过的错题,随后按照时间倒序开始攻克1995至2004年的真题,同样保持每天一套的速度,大约在20号结束。之后再用一天来回顾这段时间的错题。考试前两天,我安排了两套张宇的四套卷,如果条件允许,真心建议尝试一下他的八套卷和四套卷,听说今年的考题中有些相似之处。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上做了调整,因为觉得要过完三遍真题一天一篇速度略慢,就改成一下午掐时做完整一套,一般85-88分钟,然后只对答案不看解析,对完答案再看原文,把每篇的生词抄在单词本小本上,一句一句口译。这样做完一套大概需要4个小时。大家回忆一下平常生活里看英语文章的经验,如果这篇文章刚好是你所熟悉和习惯的内容,即使比较长的句子比较难的内容,看起来也很舒服,速度肯定有保证。对于准备时间比较充分的朋友来讲,应该早早就开始逼迫自己每天花十到十五分钟去读一些英语文章,特别是要选一些略带有专业性质的文章,这样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和敏感度,这个工作坚持一两个月后,对加强自己的语感和猜测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合成、反应机理以及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科学。理解并掌握各种聚合反应类型,如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等,是基础中的基础。要深入理解链转移、链终止等动力学过程,这将直接影响到高分子的分子量分布和结构特性。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凭模拟实际合成过程,能更直观地理解这些复杂的反应机制。
高分子物理主要关注高分子的形态、力学性质、热性能等方面。热力学行为,如玻璃化转变、结晶熔融等,是判断高分子使用温度的关键;力学性能则涉及到高分子的强度、弹性、韧性等,这些都需凭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高分子溶液理论和相行为也是重要考点,例如Flory-Huggins理论、尺寸排除理论等,理解它们帮助预测和解释高分子在溶剂中的行为。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应用”是最有效的方式。对复杂的化学反应和公式,先尝试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再凭做题加深记忆,结合实验或案例进行实际运用。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也至关重要,它能帮助巩固知识体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要广泛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科研动态,这不仅能拓宽视野,也能为答题提供更多的角度和深度。参与讨论组或者找导师指导,及时解决疑惑,提升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