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学习,无非就是遵循一定的方法。在复习时,我主要依赖考试大纲(就是那个红色封面的)、肖秀荣的1000题、风中劲草资料、历年真题集以及肖秀荣和任汝芬的最后四套模拟题。其中,我侧重于风中劲草、真题和肖秀荣的四套卷。由于我是文科背景,所以在政治上并未投入过多精力。大纲发布后我才着手准备,初期阶段主要是做1000题和研读大纲,做得比较马虎。1000题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大纲内容,很多题目直接从大纲摘录并设计成填空选择题,技巧性不强,用来练手倒是挺合适。
实际上,到了后期,每个考生的政治知识点记忆大同小异,因为关键的时事热点就那么些,无论试题如何变换,都无法脱离这些重点。不得不提的是,肖秀荣的四套卷预测能力惊人,年年都能命中不少考点!尽管我一直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但实际考试后,我觉得适当信赖一些押题也是有益的,哈哈。毕竟,到最后,主观题大家都相差不大,真正拉开差距的是选择题部分,无论是单选还是多选,难度不小,稍有不慎就可能答错。因此,教材仍然是需要认真阅读的。
考研数学方面:
我备考用的是高分指南,这本书至少反复做了三遍,也有说老吕的600题挺好的,无奈准备时间有限,只看了高分指南和名家详解。高分指南是一本神奇的书,知识点总结的很到位,例题每一道都是经典。数学最好的复习顺序是先复习高等数学、再复习线性代数、最后复习概率论。这样做的依据是高等数学是数学基础,线性代数、概率论的学习都要建立在充分理解高等数学基础之上,像概率里面,求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大家还有印象吧,用什么求,用积分,求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用什么,也要用积分。另外线性代数里面的概念、定理、推理特别多,而且都特别抽象,因此线性代数尽量提前复习,反复记忆。而概率论部分的题型相对较少,考研试题能出的花样不多,相比较它的题目更加的有迹可寻。历年都有这样的学生想到最后一两个月突击复习概率,可是这部分学生都吃亏了!最后一个月要看的东西太多了,政治你不看不背行吗,专业课你不看行吗!而这时要从头到尾复习一门课,根本就忙不过来。所以说,在基础阶段同样要复习概率。
考研英语方面:
说心里话,我的英语很差,大小作文其实算是我的提分项,我是从8月开始看英语的,我没有刻意的背单词,而是在真题阅读中将不会的单词,尽量全记住,推荐真题使用张剑的黄皮书,其他版本几乎都不如这个,我先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9月15号前吧)把历年真题里的翻译,从头到尾好好的做了几遍,很多难句也就是在这里搞清楚了,对我以后做阅读有很大帮助,很多老师推荐先练习阅读A,在搞定阅读A的基础上,可能其他的句子就全搞定了,但我有毛病就是做阅读A时往往直接奔着后面的题目去的,没有足够的耐心理解句子,所以就先从翻译下手了,而且,历年的翻译难度变化不是非常大,当然以上只是个人意见,但考研一定注意长难句,至于作文我是在考前10天左右准备的,我写模板然后修改让我形成了几套自己的模板,然后找各种论题往里套,多多练习,以真题为主,或者说只用真题搞会真题就够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机器学习,理解并掌握各种算法至关重要。包括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SVM、神经网络等。你需明白每种算法的基本原理,知道它们何时适用,何时不适用,并能熟练运用这些算法解决实际问题。Python的Scikit-learn库是一个很好的工具,用于实践和理解这些算法。
深度学习是现代人工智能的核心,特别是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以及流行的Transformer模型。你需理解反向传播的过程,以及如何凭优化器调整权重。TensorFlow和PyTorch是两个强大的深度学习框架,凭实践项目,你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再者,自然语言处理(NLP)也是考试的重点。这包括词嵌入如Word2Vec和GloVe,以及更复杂的模型如LSTM和BERT。你需理解语言模型,情感分析,文本分类等基本任务,以及相应的模型结构和训练过程。
除了理论知识,编程能力同样重要。无论是数据预处理,模型构建,还是结果评估,都离不开编程。Python是最常用的语言,Jupyter Notebook或VS Code是理想的开发环境。好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可视化技巧也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结果。
阅读和理解相关的研究论文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你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还能训练你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这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极其重要。
复习的过程中,建议多做真题和模拟题,凭实践来检验自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参与一些在线课程,如Coursera、edX上的AI课程,或者参加Kaggle竞赛,都能进一步提升实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