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会计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考研备考注意事项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会计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基础比较扎实,我是到16年暑假才开始复习政治的。第一轮只是过了四本书而已,第二轮是通过做题很全面的把所有知识点都过了,第三轮是根据大纲不断重复做练习册积累错题,第四轮就是做各种模拟题并且通过模拟题总结大题模板,第五轮是看自己积累的错题本和大题模板。虽然主观题答的不理想,但总体成绩依旧差不到哪里。政治与其他几门科目比是最鸡肋的,但绝对不能轻视它。如果方法得当,政治比其他科目更容易让你收获。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说实话数学考完心里很没底,因为平时练习经常犯计算错误,考试的时候万幸没有出现太多。数学的复习是按大路子走的,课本过一遍,课后习题做一遍,这个过程很长,大概用了两个多月。我是理科生出身,但是毕竟很久没学,所以这个过程其实相当艰难。最重要的是自己对知识点的总结和梳理。因为实在没有时间整理错题,所以就在每部分过完之后整理了易错点。然后就是李永乐的大白本,这个过程更为艰难。个人感觉大白本的难度是略高于真题的,知识点的运用也更加灵活和复杂。不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历了这个过程,数学复习的路就完了一大半。时间充裕的话大白本可以过两遍,但是我实在时间有限,过了一遍就进入了冲刺阶段。这个时间主要是套题模拟。先是历年真题来两遍,然后是李永乐的6+2和最后10套题来两遍。最后历年真题再来一遍。考前大半个月基本保持一天两套的节奏,保持手感。说良心话考研数学并不难,最怕的就是计算失误和考场发慌。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真题,97-04年的两遍,05-去年五遍,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第一遍主要是翻译,把阅读逐字翻译,比较与标准答案的区别,文章搞懂,题自然会做了。第二遍依然是翻译,但是会把每一道题按自己的思路找答案,不怎么看解析。第三遍05之前就没有在做,05-16年每天两篇做阅读,看解析,分析每篇文章的解题思路,出题点,这一遍才开始加上完形和新题型。第四遍是把每年题的陷阱找出来,怎么出题的,总结各类题的做题技巧。最后一遍就是整套的做了。最后留了一套真题模拟,事实上错的很惨,挺受打击的~现在回过头看,不要去在意复习时候做题的对错,你要相信,只要不停下脚步,每天都会有进步的。翻译是从开始到考研前一天每天一句的,一开始是何凯文的每日一句后,后来做真题的翻译,翻了大概有三遍。作文的话,过了暑假开始看的王江涛的作文《考研英语高分写作》,分话题和题型背,两天一篇,第三天默写下来(默写这个过程很重要)。背完一个话题,写一篇相关话题的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管理学涉及组织行为、决策制定、计划与控制等多个方面,需对这些基本概念有清晰的认知。例如,要深入理解管理的目标、职能以及管理者的作用等,这是构建管理学知识框架的基础。
掌握管理学的主要理论。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到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再到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这些都是经典的内容,需熟记并能灵活运用。也要关注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如权变理论和系统理论,了解它们如何影响现代企业的管理实践。
再者,案例分析是提升管理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凭阅读和分析各种企业管理案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参考教材中的案例,也自行寻找最新的企业动态进行分析。
实践操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参加模拟决策竞赛,参与团队项目,或者自我设计小规模的管理实验,都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学知识。
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学习管理学时,不仅要接受已有的理论,更要学会质疑和创新。对每一个理论,都应思考其适用条件和可能的局限性,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定期复习和总结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会每周花时间回顾所学内容,制作思维导图,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连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我也积极参加讨论小组,凭与他人的交流,碰撞出新的理解和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