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数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数理学院数学考研备考技巧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数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这门课程占据了我最少的时间,在九月当大纲解析发布时我就开始了学习。然而,我发现政治内容过于单调,难以保持兴趣,因此到了十一月,我甚至还未完成大纲解析的一半,即使是已完成的部分也是匆匆浏览,画线标记后便很快遗忘,没有留下任何深刻印象。我购买了肖秀荣的《1000题》作为练习,可惜只完成了不足五分之一。实际上,我大约在十二月初才真正集中精力投入学习。对于主观题部分,我选择了28题来准备,只是简单地读了几遍,并未深入记忆,主要依赖于考试时的即时构思。我会引用题目中的一句话,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撰写,如果一次没填满,就换一个角度重新开始,直至填满整个答题纸。
考研数学方面:
《复习全书》要脑子想,用笔算,做题前分析题目的考点是什么。高数的历年真题在网上都能找到,打印下来,反复模拟。虽然大部分同学认为题目简单,可是还是要予以重视的,毕竟140分的人还是少数,说明它并不是那么简单。把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都弄清楚,等到全部做完后就会发现每年出题是有一定套路的。有心的话,可以把每一套题中相同相近的题目归整一下,思路会更加清晰。
考研英语方面:
从大学三年级下学期起,我开始了英语单词的学习,那是我决定考研后,购买了一本《红宝书》作为词汇教材。尽管当时课程还未结束,我便尝试在上课的同时研读单词。初次翻阅,确实备受煎熬,大多数词汇陌生且难以记忆,但我仍然坚持完成了第一轮学习。第一遍几乎毫无成效,我认为反复接触单词至关重要,大约需要至少看十遍。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每当感到疲惫,我就通过复习单词来稍作休息。随着时间推移,我的速度逐渐加快,到最后阶段,我能在五天内浏览完整本书。
我发现有些人习惯于抄写单词的中文释义,但我不认为这是必需的。这样做可能会消耗过多的时间,尽管理解翻译是必要的,但主要目标是阅读理解,大致理解含义即可,有些单词还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出来。
在阅读方面,我选择了星火的《阅读理解100篇》,起初每天完成一两篇。然而,随着复习深入,我发现这些练习与真实考试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我倾向于将重心放在真题上。那些所谓的“100篇”或“200篇”,只需浏览了解文章结构,不必过于关注对错。
毫无疑问,真题是考研英语复习的核心材料。我选用的是张剑编著的世纪高教社黄皮书,重复练习了三次。对于写作,我采用了王江涛的《高分作文30篇》。作文的重点在于架构和句子表达。我背诵了书中的所有30篇范文,并亲自撰写了几篇文章,归纳出一个通用的框架,再请人修改润色,以便在考场直接应用。
考研专业课方面:
把握线性空间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你需理解向量、基、维数等基本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矩阵理论,它是高等代数的核心部分。要熟练掌握矩阵运算,如加法、乘法、转置和逆矩阵,理解行列式、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这些都是解决线性方程组问题的关键。
线性映射和同构是另一个重要主题。你需理解线性映射如何在不同空间之间建立联系,并能够识别和证明两个空间是否同构。了解并应用秩零映射、满射和单射的性质,对解题非常有帮助。
再者,了解欧几里得空间和内积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概念不仅在纯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在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中有实际意义。内积定义了距离和角度,使讨论正交性和规范化等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我强烈建议你多做练习题。高等代数的理论性强,抽象度高,只有凭大量的实践真正理解和掌握。你尝试解各种类型的题目,包括基础计算题、证明题和综合应用题,这样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经典的教材和参考书也是必要的。例如,尼伦伯格和沃恩的《高等代数》、赫尔德的《线性代数及其应用》等都是很好的资源。这些书籍不仅详细解释了概念,还提供了丰富的例题和习题,能帮你深入理解并巩固知识。
参加讨论小组或者找一个学习伙伴也很有用。你们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讲解,这样的互动会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