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税收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财财政税务学院税收学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中央财经大学税收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从九月下旬起,我开始了学习,初次阅读(红宝书)时非常匆忙,几乎像浏览书籍一样,同时配合(肖)1000题做练习。然而,这种做法后来让我陷入了困境。投入了时间却没有深入理解,导致效果不佳,于是我就开始感到焦虑(随着时间推移,紧迫感不断增强,压力也随之增大)。我觉得这是所有科目中令我最头疼的一个。因此,建议大家首次阅读时要认真,不要草率对待,后期的时间利用非常重要。在政治学习初期应扎实掌握客观题的基础,深刻理解知识点,因为大题通常需要通过背诵模拟试题来准备,我自己选择了背诵肖四。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最容易拉开差距的一门考试。9月26日,我正式开始复习,当天翻看高等数学(上册)课本,凭借着依稀的记忆,我用了两天时间扫荡了课本中的所有知识点,并未做一道数学习题。之后,跟着题目来仔细复习,毕竟自己看书走马观花,只是知道有哪些内容而已,并不能够理解和应用,我每天上4个小时的数学课,课后做老师留的作业和对应的复习全书部分,在一个月时间内把基础打好。之后,我开始题海战术,推荐李永乐系列的数学资料,我按照数学复习全书(两遍)、660、冲刺6+2、经典400题的顺序开始做题。当天做完之后,重点分析错题和错误原因。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是单词,我用乱序版背了第一遍,之后就从网上找来电子版,(这个时候开始做真题的阅读)筛去一眼我就知道意思的,剩下的订成小册子,差不多一页二十行。第一天,只看每一页的第一行单词,第二天,看头两行,以此类推,这样一遍之后,再从最低下开始,倒着轮一遍,差不多两遍之后,单词就差不多了。英语重点是阅读理解和作文,这并不意味着其他题型就不重要,而是要重点突破。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我一般会一篇阅读理解看四遍,每一遍练习的东西都不一样。第一遍就是在15—20分钟把题目做完,然后对答案,这是解题的过程。第二遍,就开始认真仔细看每一段,把不会的、意思模糊的单词、短语、结构复杂的句子整理出来,再用单词软件详细的查阅每个知识点,把它整理到笔记本上,复杂的句子结构进行分解、举例,也整理在笔记本上。我一般按照年份进行整理,每天也就整理一篇阅读理解。这是记单词、分析句子结构的过程。第三遍我会把整篇文章口头翻译一遍,然后把翻译内容与资料书的内容对照一下。这个过程很短,基本上是脑子过一遍。这是翻译阶段。第四遍,就会把每个自然段的结构、内容、意思剖析一下,每道题对应哪个自然段,各段落的逻辑关系等等。这主要是复习新题型的过程。所以,一篇阅读理解就可以把整个真题的题型大体复习一次。每天一篇,坚持下来,会积累很多东西。作文不要很死板的套用一些模板,让阅卷老师发现会往死里扣分,所以最好总结一些自己认为很充实的一些句子,自己整理一套属于自己的模板。其他题型可以拿出一部分时间进行专项练习。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一切以真题为研究对象。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经济学这门学科,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至关重要。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它们是理解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如消费者的选、企业的生产决策等;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体的运行,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问题。你需深入理解供求关系、边际效用、市场均衡、GDP、失业率等核心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公式和模型的记忆不容忽视。例如,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概念,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IS-LM模型,AD-AS模型等,这些都是经济学分析工具,需熟记并理解其背后的经济含义。在记忆过程中,尽量结合实例,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再者,经济学强调实证分析能力。在准备考试时,我会凭阅读经济学期刊、报告,甚至新闻报道来训练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遇到实际案例,尝试用所学理论进行解释,这不仅能检验理解程度,也有助于提高应用能力。
历年真题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凭做题,你了解考试的题型、难度和出题思路,找出自有的弱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定期模拟考试环境,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度。
经济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学科,持续关注最新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和政策变动也很重要。订阅一些经济学的公众号或者网站,保持对新知识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