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声学研究所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因为我是工科的学生,对政治这门课不感冒,政治课也基本逃光,不过我比较关注时事,没事的时候喜欢看看报纸,看看新闻。政治我是从9月大纲解析出来后才复习的,我选择的参考书就是大纲解析,还有强化辅导班的复习资料。有人会问问什么不选任汝芬系列那?其实任汝芬的书我也看了很多,对我这种门外汉来说,没必要花太多的精力在上面。我觉得应该把大量的时间放到自己拿手的科目上让他给自己增分,在自己薄弱的不感冒的科目上用适量的时间不拖自己后腿就行了。 虽然大纲解释全是字,没有什么重点,但对于我来说也是它的优点之一。我喜欢在复习的时候自己钩钩画画,把我自己理解记录在书上,这样我才会更了解各章节的结构,更利于建立知识体系,带着自己的思想去复习,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再配上强化班阶段的老师总结的重要考点,让自己既能平均用力,又能有的放矢。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前夕,我已经完成了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自学,使用的教材是同济大学第八版,这与我们学校的教学用书相同。我想强调一点,学习数学千万不可好高骛远,因为数学确确实实需要动手实践。在大三下学期,课程任务繁重,但我趁着三月份课程较少时,依据往年的考试大纲(数学大纲通常稳定不变)仔细研读了课本两次。课后练习我只是核对了答案,并着重理解课本中的概念和定理,确保自己能融会贯通。直到七月十五日之前,我都专注于课本的学习,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深入研究。
进入七月下旬,我开始做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前期的课本学习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复习全书的进度,我梳理了关键知识点,并提炼了许多个人见解,这些对我裨益匪浅。对于学弟学妹们来说,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至关重要。暑假结束时,我已经完成了全书的所有练习,还做了660题一次,将所有不懂的部分记录在笔记本上。在暑假的一个月内,我也顺利完成了复习全书的第一轮,每一道题目我都会先尝试解答再对照答案。九月返校后,我紧接着开始了全书的第二轮阅读。
考研英语方面:
推荐的词汇学习方法是通读单词书,例如红宝书或恋恋有词。不过,切记不要拖沓,我观察到有些人整个上午都只埋头于红宝书,这样的态度恐怕难以成功。记住,效率才是关键。考研词汇量虽大,但你只需大致认得并了解其含义就够了,不必每个词都能精确拼写(当然,写作常用词需要熟练掌握拼写)。尽管背诵一遍后可能记不住太多,但这会让你感到更有自信,心态更稳定。
考研专业课方面:
普通物理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量子力学等多个领域。在力学部分,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基本原理是基础,振动和波动理论则对理解地震波探测有直接的应用。这部分的学习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些基本定律。
热力学中,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和第二定律(熵增原理)是核心,它们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也对地壳内部的热动力过程有重要指导意义。理解和应用热传导、热辐射和流体动力学是必备技能。
电磁学是物理学的瑰宝,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理解地球电场、磁场的关键。电磁感应、静电场和磁场的理解,对地球探测中的电磁测深技术尤为重要。
光学部分,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以及光电效应,都为遥感技术和光谱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
量子力学虽然相对复杂,但其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等观念,对理解微观粒子的行为,比如电子在物质中的行为,有深远影响,这对现代地球科学中的微探针技术等有直接关联。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先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凭做题来深化理解。结合实际案例,将物理知识与地球探测技术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定期复习,构建自有的知识体系,是避免遗忘曲线的有效手段。利用网络资源,如科研论文、科普视频等,帮助拓宽视野,提升理解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