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环境学院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心得重点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九月初开始政治就看大纲做题,效果还不错,总的下来政治大纲看了有两遍以上,大纲是非常重要的,不建议大家只看重点,而忽视大纲。近年来政治选择题考得越来越活,投机取巧是不可取的,要脚踏实地。边看大纲,边整理知识框架,边做肖秀荣的《1000题》,第一遍做的时候,答案写在每页最顶端。第二遍做,遮上答案重新做,第二次做的时候就不要边看书边做了。第三遍做,着重做错题。这时候平时大纲可以作为休闲书来看看,做做肖秀荣的《命题人真题》(这个大家可做可不做)、《8套卷》(必做),找找感觉。等模拟题出来以后,大家要狂做模拟题,肖秀荣、任汝芬、蒋中挺等等~做选择题,大题的话看看就行,看看各个老师的大题预测知识点,其中肖秀荣的4套卷里面的大题一定要背得滚瓜烂熟。
考研数学方面:
从九月到十一月,我重新研读了三本书,并于十月开始接触真题,通常每隔三四天就会完成一套,随后深入剖析每一道题目。在闲暇时刻,我会持续翻阅这三本书和660题(它们百读不厌,到最后阶段我专注于攻克错题)。对于高数部分,推荐以汤家凤为主,张宇为辅助参考(如果不需要,也可忽略张宇)。线代部分,非李永乐莫属,他的教学无人能敌。阅读教科书旨在掌握基础知识,但数学考试具有特殊性,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练习材料。善用数学教材,精确聚焦,即便时间有限,也能有望取得满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难度适宜,题型归纳精炼,题量适中,我认为至少应重复练习三次以上。后期则可购买模拟试卷进行训练。虽然模拟卷质量参差不齐,但真题始终是重中之重,不容忽视!我在一个笔记本上整理了所有公式,在考前两周每天都背诵一次。
考研英语方面:
本人英语基础很差,四级才460分,而且考了两次(汗。。),第一次复习考研时是从3月份开始,当时先开始背单词,绿皮书一共50个unit,前期一天背一个,8点到12点,花的时候比较长(用的是艾宾浩斯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等背完第一遍后开始做真题,从04年开始往后做,每天也只做一篇阅读理解(精做),我认为只有精做才能提高,那么怎么样才算是精做?我的方法是做完一篇后,对完答案,把不会的单词全部挑出来记录,并学习(不只是记住意思,还要知道词性和用法),然后开始笔译原文,逐句用笔翻译在纸上,刚开始笔译是痛苦的,翻译出来的句子自己都恶心,但是不得不承认,只有痛苦才能提高,这个方法贵在坚持,我初期词汇量估计只有三四千,等笔译完04年到15年的真题后,基本达到八九千,等考试前期已经过万了。笔译完一遍真题后,可以回头继续做真题,不要以为真题做了一遍,你就会记住答案,觉得没有意义,事实上,你第一遍看不懂的单词句子,学习后,第二遍做时,依然看不懂,甚至第三遍也看不懂,所以真题一定要反复做,至少做两遍。至于作文,我想说的是,如果是英语大神那尽管再考前准备几条思路即可,但是如果英语一般,一定要背作文,大小作文都要本,至少各背10篇,实际上每年考的作文看似根本不同,但本质上还是具有同质性的,所以真题作文的参考价值相当大,尤其是教育部每年公布的范文,一定要学习!因为这就是人家阅卷老师认可的作文,作文就应该这么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从10月中旬开始背作文,20篇范文来来回回背了三四遍经典句子,达不到脱口而出,起码也是信手拈来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水文循环是水文地质学的基础。你需清楚地知道降水如何转化为地下水,地下水又如何凭蒸发、径流等方式参与大气水、地表水和土壤水的循环。这不仅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对地球系统科学有深入的理解。
地下水动力学是水文地质学的核心。需理解和应用达西定律来计算地下水的流动速度和流向,以及运用Stefan问题解决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作用。这部分需大量的公式推导和计算,建议大家多做题,提升自有的计算能力。
再者,了解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至关重要。比如,地下水的矿化度、pH值、溶解氧含量等参数是如何影响其流动特性和生态环境的,这些都是常考点。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也是考试的重点,特别是了解各种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行为和迁移转化规律。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是最好的策略。对复杂的理论和公式,首先要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凭反复的记忆和应用巩固知识点。案例分析是非常好的学习工具,模拟实际问题,帮助你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多阅读文献,尤其是经典的水文地质学著作,帮助你深化理解和拓宽视野。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与同学交流,能激发思考,找出自身的不足。
定期自我检测,如做模拟试题,查漏补缺,这样及时调整复习策略,确保复习效果。对难点,不要怕,要敢于面对,多问多思,慢慢就能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