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会计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京财科院财科院会计学考研复习方法与经验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会计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买了肖秀荣老师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和1000题。书从马原开始看,刚开始是很难的,哲学、资本主义原理这一部分很难理解,往花了两三的小时才看不到十页,而且头昏脑涨,个人觉得政治报班还是很有必要的。第一遍的时候不要刻意去背或者记什么,看完精讲精练去做1000题,用铅笔做。第一遍看下来大概花了一个半月。第二阶段,我从十月份开始转入第二遍复习,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又看了一遍精讲精练和1000题,把所有的错题知识点用陈述句的形式抄写在笔记本上,重点翻看。同时老师带着进行了毛概相关会议和史纲时间轴等的梳理。第三阶段,十一月份的时候,肖秀荣出了一本命题人考点预测(背诵版),个人觉得信息量还是挺大的,每天晚上都会看,大约两个小时,同时开始做真题。第四阶段,十二月份出了任四、肖八,这时候的选择题感觉跟1000题的风格不太一样,很有做真题的感觉,仍然把错题用陈述句的方式记录在笔记本上。肖四非常重要!!大题会有原题,大家一定要仔细看看。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颇有信心,源于我在理工科学习背景下的良好数学功底,以往的数学三考试难度不高,因此我没给予足够的重视。我没有购买复习资料,只选购了一本真题集。我依赖本科时的教科书回顾知识点,自我感觉掌握了所有内容后,便开始了真题练习。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我并未全力以赴,偶尔出错也只是认为是粗心所致,以为正式考试时注意力集中就能避免。然而,这次考试的难度超出了预期,题目更复杂,时间紧迫,导致我没有余裕去检查,只能草草地完成了试卷。当时我还乐观地估计自己能拿到大约130分的成绩。
后来核对答案,我发现错误颇多,不只是我自己,网上的参考答案也有不少错误。我能辨别出网上答案的错误,反思自己的解答,也发现了更多疏漏。如果初试中再错一题选择题,我可能就连复试的资格都没有,更别提逆袭了。我放弃了保研的机会,却连考研都未能通过,这让我感到无比羞愧。在准备复试期间,我一直懊悔不已,总想着当初若能在数学上下更多功夫,多拿几分,现在的处境就会更有利。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复习的核心是持续阅读,因为英语的学习需要时间的沉淀,必须日复一日地保持学习状态,直至考试的最后一刻。我主要使用了张剑的黄皮书、阅读理解150篇以及一本词汇书,后来还购买了五套模拟试题。建议先完成两三套真题以评估自身水平,然后针对不足之处进行专门练习。词汇的记忆务必持之以恒,每天都要回顾,最好是通过查找真题中的陌生单词来构建个人的词汇库。对于写作,定期练习并搜集精炼的语句,特别是真题中的例子,而依赖模板背诵并不理想,最好能创建两个属于自己的模板。真题应反复操练,并自我提炼解题策略,多思考其背后的道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微观经济学,理解市场机制、供求关系以及消费者行为理论是基础。需求、供给曲线的移动规律,以及价格如何作为资源配置的信号,这些都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厂商理论,包括成本、利润最大化等问题,也是备考的重点。我建议凭做大量的练习题来熟悉这些概念,并尝试用实际案例去解释这些理论。
宏观经济学则更注重对整体经济环境的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都是关键知识点。尤其要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影响GDP、就业和物价水平。这部分需阅读和理解大量经济数据,培养宏观经济分析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推荐先从教科书入手,构建起系统的知识框架,再辅以参考书籍和论文深化理解。定期做题,检验和巩固所学。我还发现,参加讨论小组或者找一个学习伙伴,一起探讨问题,既能提高效率,也能激发思考。
经济学是一个与现实紧密相连的学科,关注时事,尤其是财经新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凭分析国家的经济政策,理解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