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南财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考研备考诀窍与经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学习资料推荐:包括肖秀荣的全套《精讲精练》和《命题人讲真题》,再加上8套卷与4套卷;同时,蒋中挺的《基础过关八百题》、《真题百分百》、《绝对考场五套题》以及《形势与政策预测》也是不错的选择。对于政治科目,我希望你们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要像我曾经那样敷衍了事,毕竟这门学科在总分中占据重要地位。
考研数学方面:
来说说我的备考吧!数学是从我整体开始备考就已经开始看了,毕竟数学是所有科目中的NO.1,高数用的是复习全书,以后到了十月底左右了,就开始做真题,真题做了几套感觉除了16年的比较难,其他的都还行,就没怎么细做了,最后是模拟题了,400题,八套卷,四套卷,李永乐的那个模拟题。都做了,做的可是遍体鳞伤啊,真题能得140做模拟题能得120就不错了。不过模拟题最重要的还是出题的思路,因为没准哪道题就会考试的时候用到,分数是次要的。如果将模拟题来排序的话李林第一(可惜没做),然后李永乐的比较好,之后是四套卷八套卷,最后400题。整体感觉400题不怎么好。不过我建议还是数学有时间一定要多做题,真题不用做好几遍,把错的多看看就行了,模拟题没准哪道是考题呢!数学就是刷题!!前期还是建议看复习全书吧,全书的话多看几遍,每一遍都有不同感受。
考研英语方面:
我具备普通水平,已达到六级要求。从词汇入手,持之以恒地记忆,你会发现词汇量提升后阅读体验显著改善。在备考期间,我每天都背单词,利用扇贝和恋恋有词作为辅助工具。起初,每日攻克一个单元,一轮结束后改为每天复习10页。对于阅读部分,不宜过早接触真题,但必须深入探究。3月至6月,我用张剑的阅读理解150篇来训练语感,每天完成两篇。进入6月至12月,我转战真题。真题我一共做了三遍,首次严格限时,确保客观题不超过110分钟;第二次,逐篇手动翻译,兼练翻译技能;第三次,专攻解题策略。完成黄皮书后,我还购买了《冲刺提高72篇》。我觉得这本书相对简单一些,毕竟临近考试,重心应放在真题上,所以我并未完全翻译这本书。我的建议是,这段时间持续做阅读是为了保持手感,不必过于在意正确率。同时,每篇阅读依然计时,最多15分钟,我当时通常能在8分钟左右完成一篇。关键在于,理解和掌握英语真题的答题方法和逻辑至关重要,务必仔细研读。最后,保留最近三年的试题,在最后的1-2个月内进行模拟实战。然而,近三套题目是需要重点分析的部分。英语学习中,阅读理解尤为关键,而作文则可以在最后1-2个月自创模板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本概念是经济学学习的基础。经济学涉及的概念繁多,如供求关系、市场均衡、机会成本、边际效用等,这些都需有清晰的理解。不仅要定义,更要理解背后的经济逻辑。比如,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这个理论不仅要在理论上理解,还要能在实际案例中应用。
掌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核心理论。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行为,如GDP、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微观经济学则关注个体决策,如消费者行为、企业生产等。这两个部分相互补充,构成了经济学的主体。理解并能运用IS-LM模型、AD-AS模型、消费者选理论、厂商供给决策等关键模型,对解答论述题和分析题至关重要。
再者,重视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经济学是一门实证科学,理论需凭实际案例来验证。我在复习时,会找一些经济事件或政策,尝试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解读和分析,这既锻炼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使我对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数学和统计工具的应用也不可忽视。国际贸易学中的许多问题需用到定量分析,如弹性理论、博弈论等。提高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的知识水平,将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经济学模型和进行数据分析。
持续关注经济动态和热点问题。经济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政策变化,帮助把握学科前沿,也能为论述题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