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软件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学习,我主攻的是肖秀荣的三本强化教程,大约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通过结合1000题来梳理全部知识点。由于我个人容易在阅读时感到困倦。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后,我就转向以解答选择题为主,此时会借助风中劲草的知识点部分进行辅助。尽管这些题目全面,但可能缺乏特定的针对性。完成肖秀荣的1000题后,我会持续回顾错误题目以巩固。接下来,就是等待肖秀荣的最后八套卷、最后四套卷,以及任汝芬等知名教师的最后四套卷,每日一套保持手感,同时为其他科目预留更多时间。考前一周,我会全力以赴地背诵四套卷中的大题预测。
考研数学方面:
我用的是2015版的李正元复习全书,粉色封皮。这本书还是比较经典的,非常锻炼计算能力,我也是看了各种经验贴才选择这本书的,新版的复习全书我没用过,张宇的书我都买了,但是我觉得不太适合我,有些题目比较偏比较怪,数学基础不太好的不建议。第一年复习数学走过许多弯路,还好第二年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我觉得第一年我最大的失误就是眼高手低,看书看得很快,表面上复习进度很快,实际上基础没打好,到后来计算能力特别差,简单的题目都做不对,所以复习数学一定不要贪快。所以第二年的时候,我自己准备笔记本(正儿八经的笔记本!不是让你找一堆打草纸,用完就扔),一个题一个题的做,就是从现在开始就要训练自己按步骤做题的能力,开始的时候可能觉得没啥用,到后期你做真题或者模拟题训练的时候就能感觉出来,不会写的乱七八糟,非常有条理,除了复习全书我还做了660,660是检验你基础打的牢不牢固,计算能力强不强的指标,上边虽然看起来是选择填空,但是计算量很大,技巧题不多,题目也比较经典,推荐暑假做。最后要说的是模拟题,建议多做!!我用过张宇四套卷,八套卷,李正元经典400题,合工大五套卷,强烈推荐合工大这套题,难度适中,模拟题一般比真题难,特别是张宇的题,其实,真的不要看得太重,模拟题就是查漏补缺以及训练你做题速度,控制做题时间的,多做模拟题,你真正考试的时候不至于安排不好时间,最后最不完,训练做到了,这种情况绝对不会发生。还有一点需要补充就是,数学也需要背的,早上脑子很清醒,大家都用来背英语了,根据我第二年的复习状态,我每天上午都给数学,去自习室先把笔记看一看,记一记,在开始做题,一般看完一门另一门也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每天重复你的笔记非常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在英语学习上,我一直不算擅长,以下是我个人的备考经历,或许能为后辈们提供一些借鉴。我从10月才着手复习英语,主要集中在背诵单词上下功夫,反复研读了单词书籍三次,这是迅速扩充词汇量的有效途径。我参照了王江涛的“十天攻克考研词汇”策略来学习何凯文的1517词汇,这个方法在线上可以找到,但需要强大的毅力,有时候一天得记住1000多个新词,所以要坚持不懈。至于阅读理解,我完成了两轮历年真题的练习,11月时还在深入精读,后来时间紧迫就没再做详尽的文章分析,不过确保了解每道题目出错的原因,明白自己在哪篇文章部分理解不足,以及思考问题的思路存在哪些偏差是至关重要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数据结构是编程的灵魂,理解和熟练运用各种数据结构如链表、树、图、堆、队列和栈等至关重要。我建议凭编写代码来加深理解,例如实现排序算法或搜索算法,这不仅帮助你掌握基础知识,也能提高编程能力。要了解并能分析不同数据结构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这对优化程序性能极其重要。
计算机网络需理解TCP/IP五层模型,尤其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工作机制。各种协议,如HTTP、FTP、TCP、UDP等,以及它们的功能和特点。对网络问题的解决,理解OSI七层模型也会有帮助。
再者,操作系统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上。理解进程间的通信方式,如管道、信号量、消息队列等;掌握虚拟内存的概念,以及页替换算法;熟悉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访问模式,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
计算机组成原理涉及到硬件层面的知识,包括CPU架构、指令集、存储层次结构和输入输出系统等。这部分需理解计算的基本过程,比如指令执行流程,以及如何进行算术逻辑运算。对存储器层次的理解,特别是缓存的工作原理,也是常考点。
我在学习过程中,坚持做笔记,整理思维导图,这对知识的梳理和回顾非常有帮助。历年真题的训练不容忽视,它们你了解出题趋势,找出自有的弱点,并有针对性地复习。我还会定期参加在线讨论组,与其他考生交流,共享学习资源,解答疑惑,这种互动式学习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