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地质调查研究院地质学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复习不必着急,从下半年9月份开始复习足够了,我是在出了考纲之后开始系统复习政治的,那时候我的英语单词书已经背了二遍,张剑的阅读黄皮书已经做过一遍,专业课看过两遍书。由于我是理科生,没有文科生那么好的政治底子,因此月份之后我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复习政治了。政治中哲学,马克思是重点也是难点,建议下一届多抽点时间好好复习一下,每年的多选题,单选和论述都会有,并且比较难理解,是拉开差距的地方。政治不建议自己去看考纲,因为里面知识点太多。建议基础不好的同学还是报一个班比较稳妥,毕竟老师会比较重点的给你讲解。除了上课,考研必备就是需要做大量的习题来稳固你的理解和加强你的记忆,推荐练习风中劲草的习题和肖秀荣的一系列的习题,特别是考前的最后几套题,因为我觉得里面的知识点比较贴近,并且题目答案解析比较明确。到了12月份左右。就像今年政治考题比较偏,很多重点热点都没有考,大题出的也比较怪,那么如果你一味的把宝压在机构上那么会吃很大的亏。当然今年考得难,明年应该相对会简单一点,下一届考政治应该会有福气哈。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挺难的。复习方法就是题海战术。从寒假开始就先把高数本科的高数课本看了一遍,本科的课本可以更快的帮助自己把知识点回忆起来。开学之后三月份就开始做本科的课本。方法,看一章课本,做课后题。过完第一遍课本5月份,时间还早,试了一下复习全书,发现每个题都无法完整做下来,就重新看书认真做笔记,然后每天早上背数学笔记。快放暑假的时候刷完第二遍,发现很多内容老师都讲过,全书做起来非常顺手了。接着进入强化阶段。有各种专题训练和解题技巧的综合,感觉特别好。之后开始做真题,如果要考验自己的水平可以后期买一些模拟题做一做。
考研英语方面:
使用张剑的历年考研英语真题集配合解析来学习。对于词汇的记忆方法,我起初从2004年的阅读理解开始,一路回顾至1997年,碰到生词便记录在笔记本中,并时常翻阅记忆。此外,推荐观看《恋练有词》,记住,英语水平的提升是个持久的过程,重复记忆至关重要,因此别怕麻烦。关于阅读理解,我深入研读了何凯文的《五夜十篇》。虽然初读时可能感受不深,但坚持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的阅读能力显著提升。必须指出的是,阅读技巧的基础始终是词汇量。目前阶段,建议每日完成一篇1997年至2004年的真题阅读,以熟悉考研词汇并把握阅读理解的思维方式。考研阅读主要测试对细节的把握及对全文框架的整体理解,可能会有些许困惑,但随着练习的增加,你会逐渐领悟其中奥妙。进入7月,可着手处理2005年至2012年的真题,至少做两到三遍,目标是理解每个单词的含义,分析句子结构,洞察段落间的关系,以及提炼文章主旨。到了10月,可以开始做2012年之后的题目,因为这些更接近实际考试,值得反复练习,这样能洞悉出题者的意图,巩固已学单词,同时扩展词汇量。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地质年代的理解是基础。你需熟悉并掌握地质年代表,理解各个时期的地层特征,以及主要生物群落的变化。这需大量的记忆,但并非死记硬背,是凭理解各个时期地球环境的变化来串联这些知识点。
岩石矿物部分,要能够识别常见的岩石类型和矿物,了解其形成条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部分凭实际观察标本和做实验来加强记忆,结合地质图进行学习,更好地理解岩石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再者,地壳构造的学习,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质构造线理等,这是地质学的核心内容。理解板块运动如何塑造地球表面,以及构造活动如何影响地貌和矿产分布,是关键。这里推荐使用3D模型或软件,如Google Earth,帮助理解立体的地壳构造。
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沉积、变质和火成作用等,这些过程构成了地球历史的画卷。理解它们的机理和相互关系,对解释地质现象和预测地质灾害至关重要。
学习方法上,我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课本,但实地考察和实验室操作更能深化理解。多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帮助你把握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参加讨论小组,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也能提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