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人大应用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可以说是四门学科中性价比最高的,不必过早复习,我的政治复习也就是从10月1号正式开始的(大家也可以9月份开始准备)。考研政治是得选择题者得天下,10月份和11月份主要做选择题,我是结合《精讲精练》和《1000题》进行复习的,基本上就是看一章《精讲精练》做一章《1000题》。个人认为《1000题》比较重要,几乎覆盖了所有重要知识点,《1000题》我做了有三遍,第一遍做完把错题标出来,第二遍把错题再做一遍,并结合课本和答案理解透,第三遍是在考前半个月内完成的。此外大家也可以买本《风中劲草》背一背。11中旬各种预测卷也相继出售了,我建议大家可以都买一套,主要刷选择题,如肖秀荣八套卷、蒋中挺五套卷、任汝芬四套卷、肖秀荣四套卷等。至于政治分析题,11月中旬也可以着手背了,主要背肖秀荣四套和蒋中挺五套,今年肖秀荣四套卷分析题命中率很高,通常情况下,把肖四和蒋五背完,分析题一般是没问题的。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的理解较为有限,自学时感到进度缓慢且吃力,毕竟缺乏基础知识。因此,我决定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学习,逐步深入到专题练习和强化提升阶段。当我大致掌握了知识点后,我就转而专注于做题。说实话,解题过程给我带来了不少乐趣,因为我现在遇到的难题明显比刚开始看书时减少了,很多解题方法都在之前的复习中有所涉及。在学习过程中,我使用了一些教材,如张宇的《十八讲》和《概率九讲》,张宇的《1000题》(高数部分),李范的《复习全书》(高数部分),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张宇的《真题大全解》,李永乐的《真题解析》,以及各种模拟试卷。
考研英语方面:
我一直采用分模块的方式复习,首先专注阅读,接着是新题型,再来是完形填空,最终才处理作文。然而,我没有全程模拟真实考试来练习,尽管我能妥善管理每个部分的时间,可到了实际考试那天,我发现时间严重不足,以至于完形填空来不及做,我连题目都没看清楚,只能随意猜测答案。你们千万别重蹈覆辙,别让分数白白溜走。我的客观题只丢了一分,剩下的18分主要失在翻译和写作上。我认为写作占据了大部分的分数,而完形填空和翻译则无需过分操心,多研究历年来的阅读理解文章会更有帮助。我的策略是,每天都坚持限时完成一篇文章,随后逐句翻译,虽然我没把翻译内容写下来(觉得这样做效率低),但我会在书上标记出我不懂的句子,并且查阅解析以理解生词。这样的深入学习大约需要两小时,最后再仔细分析题目,无论是错误还是正确的选项,都需要了解其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到写作,我记得那些清晨,我在教学楼的顶层诵读,声音回荡,仿佛三天都未曾消散……事实上,我已经很重视写作了,可惜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记忆中的优美句子就像解放西路的美景,当时觉得惊艳,但到考试时却一片空白。至于书法练习,我也尝试过,起初还行,但在紧张的考场上,我的字迹就暴露了原形。如果要练字,务必提升速度,让它融入日常生活!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观经济学部分,理解供求关系是基础。供给与需求理论不仅解释了市场价格如何形成,也揭示了个体决策如何影响市场。深入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决策模型,如效用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原则,对分析市场现象至关重要。市场竞争模式,如垄断、寡头、完全竞争,也是必考内容,需清晰把握其特点和效应。
宏观经济学的重点在于宏观经济指标的理解和运用,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IS-LM模型和AD-AS模型是我备考时特别关注的,它们帮助理解利率、货币供应、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动态关系。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也是考察热点,需对储蓄投资决定、外部冲击和政策反应有深入理解。
再者,统计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工具。掌握描述性统计,如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能有效解读数据分布;理解概率和假设检验,能进行因果推断;熟悉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和解释变量间的关系。尤其在实证研究中,R或Stata等软件的操作能力更是必不可少。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精读教科书,辅以高质量的讲义和笔记。理解并记忆基本概念和公式,但更重要的是能够灵活应用。做大量的练习题和模拟卷,以此来检验自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关注经济学的实时新闻,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析现实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兴趣,也能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