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山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心得重点与经验

中山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涉足政治理论其实不必过早。初期阶段,专注于专业课程更为关键,但到了9月左右,政治学习就应提上日程了。在参考资料选择上,我选购了肖老师的《精讲精练》、《1000题》以及《十年真题》这三本必备书籍。《精讲精练》内容繁多,我读完一遍并未觉得有多大收获,室友翻阅三遍也反映效果平平,所以这本书或许可以考虑暂且搁置购买。《1000题》则是必须入手的,需要多次重复练习,我自己就做了两遍并复习了两次。而《十年真题》对我而言帮助有限,不过这因人而异,你可自行判断。
考研数学方面:
唯有数学,可以说是影响总成绩的关键科目。数学具备实用性,它是一种必备的技能。面对数学的复习,没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方法,关键在于掌握并理解各个知识点,同时通过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来强化训练和提升水平。复习数学时,一定要亲自动手实践,切忌纸上谈兵。看书并不代表能解题,能解题也不一定准确,对于概念和公式,不要机械地死记硬背,而应力求理解和应用。推导一次公式往往比单纯记忆更为深刻。此外,要注意各个知识点间的相互关联。市面上关于数学复习的资料丰富多样,大致内容相似,挑选一部分就足够了,资料过多反而难以完成。我当时采用的复习计划是:全面复习书籍(3遍)、选择题与填空题660题(2遍)、400题(2遍)、历年真题(3遍)以及超越考研135题(1遍)。实际上,数学考试主要考察基础知识,每年的题型变化不大,重点在于能否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考研英语方面:
俗话说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是重点也是难点。我先后面临两个问题,看不懂和看懂了、题做不对。我用的是陈正康的英语阅读。书分两册,每册里面包含十年的阅读,每年会持续更新。每册又分三本,真题、阅读翻译、答案解析。我的基础不好,看不懂这个问题我用单词加翻译的方法完美地解决了。不拘哪一本单词书,背完就对了。有很多同学说背了会忘,这很正常,就像吃了饭还会饿一样。办法只有一个,每天背。3月份开始每天三页,我都看到吐血,耗费时间不说,过程还困意十足。我只有咬着牙,耐着性子,保持清醒,红笔勾勾画画。但是我不会写,太浪费时间且不适合我。平时碎片时间,我都会拿着配套的单词小册子,看上它五页。第二天看新的,不会重复。大致二十页过后,我会重来一遍。我来强调一下重点,我是看,不是背。不用刻意去背,也不要计较自己是否背住,只要放松心态浏览就好。所谓碎片时间每个人不同,我是吃饭前,睡觉前都会看一点,学习累了休息时也算。一定要制定计划,即每天看几页,情况不同,页数不同,少,没关系,但一定要完成,不能拖拉。第一轮会很难过,但二轮三轮就好很多,大概到九月份的时候我就只需要用小册子巩固就好了。这个关键是坚持,还有早做准备。当时我很多同学都是九月份还手忙脚乱地背单词,唉声叹气,慨叹时间流逝,脑子不够使。
考研专业课方面:
遥感原理与应用分析,这门课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以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你需对遥感传感器的工作机制有深入的理解,包括光谱、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概念。这是基础,也是理解后续知识的关键。
遥感图像处理是另一个重要部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预处理步骤,以及图像分类、目标检测等高级分析。这些都需大量的实践操作来熟悉。我建议使用ENVI或者QGIS这样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实战训练,理论结合实践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遥感的应用广泛,如环境监测、灾害评估、城市规划等领域都有它的身影。理解并掌握这些应用场景,能理论知识更加鲜活。阅读相关研究报告,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技术进展。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调“系统性”和“针对性”。系统性是指要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基础理论到具体应用,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针对性则是指按考试大纲,明确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比如,对历年常考的知识点,需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深化理解和记忆。
,做题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方式。不仅要完成教材和参考书的习题,还找一些模拟试题进行练习。每次做完题后,都要反思错误,找出知识盲点,及时补足。
团队学习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你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讲解,这样既能巩固自有的知识,也能从他人的角度获得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