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化工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备考注意事项与经验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投入在政治复习上的时间和精力恐怕是最少的。主要参考资料是必备的红宝书,还有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背诵本,接着是肖秀荣的1000题,最后阶段则是肖四、肖八和任四的冲刺试卷。政治复习资料不必贪多,因为实际上你不会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所有内容,各个科目都一样。能把手头的资料彻底掌握就已经非常理想了。大致的时间规划是从九月初到十月中旬,完成第一轮复习。我通常是每天研读一章红宝书(如果碰到思想道德修养或历史纲要这样的简单章节,可能会加快进度,一天读两章),然后做对应章节的肖1000选择题。做完了立即校对答案,标记出错的知识点,最好使用铅笔记录,以便后续重复练习。之后以相同的速度再过一遍肖1000,同时购买并阅读风中劲草,我总共看了两遍。接着便是购买冲刺卷和关注时事热点。冲刺卷的大题部分需要重点背诵。假如考试中出现类似你背过的题目,就能直接默写出记忆中的内容,其他题目则可以根据材料和个人理解自由发挥……坦白说,我认为在政治这门课上花费过多精力并不划算。专心致志地做两遍肖1000,最后熟记冲刺卷的大题,对政治无需过于担忧。
考研数学方面:
我的数学底子并不牢固,所以我选择了同济的教材来学习,这个教材我反反复复读了两次,之后我对高等数学有了全新的理解。另外,许多人推荐的李永乐编写的复习全书,去年版本是粉色封面的,我也有所涉猎。在备考数学的过程中,我认为不应急于一头扎进复习全书中,因为基础知识若未巩固,做题会感到相当吃力。做这本全书时,建议自行做一些整理和概括,因为我觉得书中的知识点稍显零散。至于辅助教材,我采用了高数和线性代数的教科书及其配套的习题解答,特别是同济第七版的高数,其相应的习题答案可以找到电子版的。
考研英语方面:
首要任务是积累词汇,因为没有词汇基础,阅读、完形填空和翻译都将寸步难行。虽然不必一字不漏地记住所有5500个单词,但关键的词汇需要反复熟记。我当初就将单词书翻了四遍。记忆单词的关键在于不断重复。起初,我按部就班地从第一个单元开始,一次性过完整本书,却忽视了复习,导致成效甚微且浪费时间。后来,改为每个单元学完后立即复习一次,这样效果提升了不少。此外,刷真题是巩固单词的高效方法,熟悉并掌握题目中出现的词汇,对于攻克单词关卡大有裨益。我特意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临考前专门复习自己整理的单词。
至于作文,主要是运用模板,多阅读范文。我自己归纳了各种类型的作文,总计亲自撰写了六篇,在考场上灵活应用,保持策略的稳定性。最后,我的英语成绩还算理想,真题练习了两遍。对于完形填空和翻译这类题型,如果有余裕,做做历年真题就足够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它涉及到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等多个领域。热力学部分,理解三大定律是基础,掌握状态函数的变化规律和反应方向判断则是核心。特别是吉布斯自由能,它是决定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关键,要深入理解其物理意义和计算方式。
动力学部分,要熟练掌握速率常数、半衰期等基本概念,以及Arrhenius方程的应用。了解不同阶的动力学过程和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至于量子化学,理解波粒二象性和薛定谔方程是基础,氢原子的波函数解析解和多电子系统的Pauli不相容原理需深刻理解。这部分理论较抽象,但凭做题和模拟实验加深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构建思维导图非常有用,它帮我理清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定期回顾和做题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尤其是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这在考试中尤为重要。对复杂的计算题,一定要耐心细致,一步一步来,切勿急于求成。
利用好参考书和网络资源也很重要。例如,查阅《物理化学》(傅献彩版)和《物理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周公度版)等经典教材,它们提供了丰富的例题和习题。网上有许多优质的课程和论坛,如Coursera、B站等,都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和讨论平台。
不要忽视实验部分。物理化学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应用,凭亲手操作,你更直观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机制。实验报告的撰写也是锻炼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