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财金融学院金融工程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可以说花在政治上的时间是最多的。对马哲近纲毛概一窍不通,实在怕政治过不了国家线。自己用的资料特别多,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8套卷+4套卷+形势与政策+徐涛小黄书+风中劲草+蒋5套卷。可想而知每天要花多少时间在政治上。但考试时发现背这么多其实性价比并不大,从头到尾老老实实跟着肖大爷就足够了。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前夕,我已经完成了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自学,使用的教材是同济大学第八版,这与我们学校的教学用书相同。我想强调一点,学习数学千万不可好高骛远,因为数学确确实实需要动手实践。在大三下学期,课程任务繁重,但我趁着三月份课程较少时,依据往年的考试大纲(数学大纲通常稳定不变)仔细研读了课本两次。课后练习我只是核对了答案,并着重理解课本中的概念和定理,确保自己能融会贯通。直到七月十五日之前,我都专注于课本的学习,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深入研究。
进入七月下旬,我开始做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前期的课本学习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复习全书的进度,我梳理了关键知识点,并提炼了许多个人见解,这些对我裨益匪浅。对于学弟学妹们来说,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至关重要。暑假结束时,我已经完成了全书的所有练习,还做了660题一次,将所有不懂的部分记录在笔记本上。在暑假的一个月内,我也顺利完成了复习全书的第一轮,每一道题目我都会先尝试解答再对照答案。九月返校后,我紧接着开始了全书的第二轮阅读。
考研英语方面:
大约三月份开始正式复习。先开始背单词。单词我背的不好,所以就不说经验了。背了一遍单词,开始做阅读。黄皮书,也就68篇好像。最重要的是锻炼语感,刚开始我也一点点查生词,后来发现有点偏了。做阅读讲究一个宏观的理解,读不懂,你也可以做对题。大约暑假时候,开始做真题。2005年之前的真题,完全可以用作练习用。因为风格和近十年很不一样。你需要重视的是近十年真题,按时做,及时分析(选项,单词,长难句,行文思路)。做完真题也得十一月份左右了吧。后来又做第二遍,英语这个东西,不及时回顾,总是感觉很陌生。一开始背了几篇真题范文,可以少背几篇,但是背过的要熟,甚至标点符合都不要错。考场上你是没有时间回顾的。下一步就是总结模板。可以借鉴网上的模板,但是千万别照背。替换里面的句子,单词(用你背的滚瓜烂熟的东西替换),变成自己的模板。我当时大作文总结了四套模板,基本上不会超出我所总结的范围。后来果然不出我所料。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经济学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这包括供求理论、市场均衡、机会成本、边际效用递减法则等基础理论。这些都是经济学的基石,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都需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我建议大家在开始复习时,先系统地阅读教材,确保对这些基础知识有清晰的理解。
理解并应用经济模型是经济学科目的核心。例如,AD-AS模型、IS-LM模型、菲利普斯曲线等宏观经济模型,以及消费者选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等微观经济模型。理解模型背后的逻辑,能够帮助分析现实问题。我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尝试将实际案例与模型相结合,凭这种方式深化理解。
再者,经济学的计算题也是考试的重点。比如弹性理论、成本收益分析、经济增长率的计算等,需熟练掌握公式,并能灵活运用。我会定期做模拟题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对每次错题,我都会仔细分析错误原因,避免重复犯错。
经济学的论述题通常需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见解。这就要求在阅读经典文献,关注经济动态的,也要形成自有的观点。我经常阅读《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等财经媒体的文章,以获取最新的经济信息和观点,这对提升我的论述能力很有帮助。
复习经济学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课堂笔记和复习资料的整理。每一章学完后,我会把关键知识点整理成笔记,这样在后期复习时快速回顾,节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