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公安大学公大交通管理工程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大概是从10月份开始复习政治,由于今年政治大纲比去年变动较多,所以我就买了本《大纲解析》,看一章就做一章的《肖秀荣1000题》。由于我看书比较细致,大纲看的极其缓慢,到了考前半个月左右才勉强把第一遍看完把1000题做完,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别人说的那种看了好多遍大纲以及看好多遍错题的T T。在看大纲的过程中,我记得是从11月中上旬开始,买了本《风中劲草》开始每天抽出点时间,背诵(或者说读熟)重点章节(什么是重点章节?到时你复习时自然就知道啦)。把重点章节反复读几遍之后,差不多也就离考试还有半个月了。这个时候《肖4》已经上市,我就买了本,把上面的选择题做完,把大题都背下来,然后我就上考场了。
考研数学方面:
从课本开始,因为准备得早时间比较充足所以把课后题都做了做,大概四月看完课本开始看复习全书,第一遍的时候全书上题十有八九不会,耐着性子把解析从头到尾看懂为止,这一遍特别费时,大概到六月份才把全书高数部分看完。然后马上开始第二遍,因为第一遍巩固的不错,所以第二遍就轻松很多。九月从最早的真题开始做,一天一套,不熟练的知识点需要针对性地练习,不能留死角。早期的真题大致会做就可以,不用太计较,毕竟时间久了,变化还是挺大的。因为复习的时间比较充足,最新的几年真题想留到考前训练用,所以突然就闲下来了,但数学又不能停,听说张宇的《高数18讲》不错,就找了一本开始看,有好的内容就做笔记。然后进行冲刺阶段的复习,技巧性比较强,题目也更灵活,但一定要基础过硬再来学,在几遍全书的基础上做也许会更好,否则可能会跟不上节奏。在看完《18讲》之后觉得时间还是很充足,就做了《660题》的选择题部分,做起来很难,很多题还是会卡壳,但收获也是很大的。这时候差不多到了11月,这时候数学的时间就需要减少了,于是开始每天一套做李永乐的十年真题(留了最近三年的在考前做),这本书的编排我觉得很好,前面是成套的题,后面是把历年真题按章节知识点编到一块,可以按章节练习,适合查漏补缺。经过前面这么多轮的复习,这时候做真题会很轻松,基本上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就能做完,成绩稳定在140左右。做完套题再按章节继续做,做错的题做好记录。到了十二月开始做模拟卷,比较常见的就是张宇《八套卷》、李永乐《6+2》、合工大超越,模拟卷会比往年真题难很多,但也是必要的,尤其是这两年的难度明显在提高,需要做一些难题。考前几天把之前留的几年真题做了感受感受最近几年的出题风格以及保持做题的感觉,翻翻笔记、全书看有没有生疏的知识点,再看看错题本,然后就可以放心地上考场了。考研数学还是挺重基础的,只要复习地扎实了就不怕,近几年真题的计算量不小,需要格外注意,如果因为粗心失分就很可惜了。
考研英语方面:
每日单纯地埋头苦记单词并不高效,既耗时效果也不理想。我认为更有效的方法是多做阅读,勤于归纳,边读边记,通过反复加深印象。在做笔记的过程中,按照历年试题的顺序整理,利用不同色彩的标记笔突出重要词汇和短语,我曾经连续研习了两遍真题。对于作文部分,务必给予足够重视,因为这是试卷中相对容易拿分的部分。建议提前一个月开始训练,力求在考试时能流畅作答,避免时间的浪费。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划你的学习计划是个好主意,无论是英语还是其他科目如专业课、政治都适用。可以制作图表,按日追踪复习进度。我个人的习惯是在完成复习后才开始新的学习内容,这样有助于巩固记忆,即使到了考试前夕,早期学过的知识也不会轻易忘记。
考研专业课方面:
交通规划是理解整个交通系统的宏观视角。需了解城市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并据此制定合理的交通设施布局。这部分的学习,不仅需扎实的数学基础,更需对城市发展和社会动态有敏锐的洞察力。我经常凭阅读最新的城市规划研究报告和政策文件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交通设计则更偏重实践,包括道路设计、交通标志标线设置等。这一部分需理解和应用相关的技术规范,具备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我在学习时,会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模拟设计,以此加深理解。
再者,交通控制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关键。从信号灯配时到智能交通系统,都是这个领域的研究热点。这部分理论知识深厚,也需一定的编程技能,如MATLAB或Python,用于模型建立和仿真分析。我会凭编写简单的程序,模拟不同的交通控制策略,以直观地理解其效果。
实验和实地考察也是学习交通工程的重要环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提供了丰富的实验室资源和实地实习机会,我有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这对理解和掌握知识点非常有帮助。
我认为,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进步同样重要。我常常订阅交通工程的专业期刊,参加学术研讨会,以保持对最新研究的了解。